别说三次,他就是考三十次,那也轮不到他呀。
于是他就留下了《不第后赋菊》,离开了长安城。
据一些野史记载,黄巢在文考之后,还参加了武考,并且拿下了武考的第一,结果当时的皇帝一看他那长相。
直接就对他说了永不录用。
这种可能也有,但大概率是被杜撰的。
甚至还有记载说,当时的世家子弟,曾经对黄巢嘲讽过,说你这个乡下人的十年苦读,怎么能比得上他们千年传承呢?
反正不管如何吧,黄巢就是记恨上了大唐,记恨上了世家。
那年的黄巢二十九,若是按照大唐多数文人的生平来说,在这个年纪几次落榜后。
黄巢应该是要走李白杜甫的老路才对。
比如寄情于山水之间,流连于花楼之内。
但是其他文人是其他文人,黄巢是黄巢。
他可是一个五岁就能写反诗的人。
那反骨就是天生的,他怎么可能认命呢?
在他的眼中,错的不是他,是腐朽的大唐,是那千年传承的世家。
于是他想看看,这些世家子的脑袋砍起来,是不是跟别人不一样。
所以,他留下那首影响了整个大唐,甚至是改变了神州历史变迁的《不第后赋菊》。
然后离开了长安城。
不过呢,话是这么说,可说到底黄巢也是富二代。
他也就是在落榜之后的那一段时间义愤填膺,等从长安回到家里之后。
看着自家的豪华庄园,成群的丫鬟仆人,还有那基本一辈子都挥霍不完的银子。
黄巢那造反的心,又被他压了下来。
人生在世,吃喝玩乐,也不是一定要当官的。
小主,
这美滋滋的日子,一过就是二十多年,此时的黄巢都五十多了。
也不想折腾了,当初的那首反诗,他估计都忘了。
若是大唐平平安安的,让他继续当个富家翁,或许他黄巢一辈子也就是一个盐商贩子了。
可天有不测风云,公元874年,大唐关东大旱。
朝廷没钱啊!就把目光看向了这些私盐贩子。
私盐贩子他本来就是犯法的,而且还有钱。
这不搞他们搞谁?难道去搞世家吗?
面对朝廷的发难,此时的黄巢人老了,心也老了,没了年轻时的冲劲,所以他给了。
可第二年,大旱之后又是蝗灾。
朝廷又盯上了他们。
王仙芝不干了,率先造反。
王仙芝这一反,黄巢的反骨也是被勾起来了。
好好好,朝廷这是真拿他们当软柿子了啊!
而且你王仙芝跟我一样,也是盐贩子,你敢反,我也不能太没骨气。
然后55岁的黄巢开始了造反大业。
他们这些盐贩子本来就有钱,而且在江湖上混,手底下也有人。
加之又是灾年,大唐还已经腐朽了。
这振臂一呼,从者数万呐。
只是这次造反,王仙芝那就是一个宋江。
他并不是奔着皇帝位置去的,他就是想起兵造反等诏安。
为的就是一个世袭罔替的爵位,说白了,他也进入士族。
朝廷在得知这事情后,那也满足了王仙芝。
给了王仙芝丰厚的奖赏,就要他投降。
这时候黄巢不干了。
到也不是黄巢不想成为士族,主要是朝廷没把他当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