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前因后果

大明普通士卒的饷银标准是每人每月一两五钱银子,粮饷是每人每天两斤半左右,很多时候饷银还不能足额给付,而是以等价的粮食、布帛、油盐等物品替代。

北方边境战乱连连,军事压力大,虽然军队中的贪腐情况严重,但有朝廷的财政补给倾斜,军官将领也不敢把手下骄悍的士兵逼急。与之相比,在大明内地承平日久的江南情况则更为严重,上层将官不仅吃空额空饷,还克扣拖欠军粮饷银,层层盘剥之下,最终能派发到士兵手里的不过十之一二。

卫所的士兵原本就拿不到太多饷银,但在军中服役好歹能混个温饱,现在军粮也被克扣了,温饱都不能得到解决。那些军户更是煎熬,原本就没有饷银,耕种军田获得的粮食大部分都要上缴。一些将官凭借权势地位强行占有军田,无地军户被迫变成了佃农,只能租种他们的土地。

这样一来,国家的田地变成了私田、隐田,国家的军户变成了私人的劳力。长期如此,军队兵源、徭役人力日益减少,国库赋税收入日益降低,朝廷对于地方的控制力被极大削弱,地方势力则快速壮大,脱离了朝廷的掌控。

底层农民、军户和卫所士卒的处境越来越艰难,温饱无法保证,朝廷对南方地区各卫所的控制也难以维继。

就在这时,财大气粗、掌握南方粮食命脉的江南士绅们出现了。

他们利用在科举中的优势以及在朝堂上的权力,培育形成了庞大的利益集团,扶持、安插大量官员在各层级官府之中,基本上掌控了大明南方的地方权力。

天启初年的移宫案、东林党争、阉党乱政等事件,都不过是皇帝在与各方势力角逐、争权夺利罢了。

皇帝竟然要与“我们”争权,那还得了?赶紧安排一下“落水”、“惊吓”,继而又在医疗、药物、饮食等各处做手脚,意图再次使帝位更迭。

只可惜,来自后世的灵魂阻断了这一进程。

保住自己的性命后,朱由校利用阉党,也就是“帝党”,逐步收回权力,开始在北方各地施行改革,抓捕抄查士绅官商,将大量钱粮掌控在手,使得帝党有了足够的底气,能够与士绅和文官组成的“江南集团”相抗衡。在北方,皇帝大力扶植厂卫,强化特务机构的权力,死死握住军权,使得帝党的势力要强于江南集团。

这极大触碰了江南士绅和文官集团的利益。江南集团只能着手南方,渗透卫所,掌控军队,私下里打造、购置武器装备,招募人马、训练成军。同时拉拢南方各地方势力,特别是利用朱由校削除山东藩王一事拉拢诸多身处南方的藩王。

江南集团财力雄厚、资源丰富,直接以高薪厚禄收买了许多卫所指挥使,又以高于朝廷、并能实际发放到手的饷银安抚控制中下层将官和兵卒。

在得到建奴准备叩关入塞的消息时,江南集团中以赵之龙为首的武勋一系迫不及待地跳出来,营造声势,宣称要率大军效仿洪武年间徐达、常遇春壮举,北伐攻克北京,意图吸引朝廷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