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室内空间狭小杂物又多,连个落脚的地方都没有,所以刘寒锋只得半蹲着身子双手托着木盒放到膝盖上查看。
拂去灰尘,打开木盒的瞬间,映入眼帘的一物,让刘寒锋大喜过望,此物不是其他,正是寻找良久的丹鼎。
拎出丹鼎仔细看来,更是让刘寒锋惊喜倍增,寻常丹鼎,刘寒锋自忖也见过不少,或金或银、或铜或铁,倒是也有天外玄铁造就的,但无一例外的是色泽单一,份量很足。
然此鼎却是五色呼应,阴阳相成,虽说不出什么材质,但重量却比寻常丹鼎要轻上许多,且此鼎造型独特,底部虽为三足,鼎身也较为狭窄,但鼎口却有五种不同的神兽交相对应,再往上还覆着一只如意宝盖。
不论色泽质地,单是这五种神兽装饰,刘寒锋便已是闻所未闻,非龙非凤、非虎非鹿,但每一只又都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就好像在这世间真实存在一般。
转了一圈后又发现,鼎身纵向的罗列着几个上古文字,上书:混元五气鼎。
上古文字固然难懂,但万变不离其形,此类文字对凡人来说,也许略显晦涩,但对修士来说,却是如数家珍。
由于修士所参功法,多以上古演变传承下来居多,故而学习古文对修士来说是一项必备的技艺,而上清门做为天府洲东部第一的修真仙门,自然也对上古文字多有涉猎。
古文大多种类繁多,有的一个字甚至能衍生出几十上百种写法,但这一弊端,在元皇景洪统一乾罡之后,就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有效的缩减,各洲所用文字也大致的演变成了六种。
“混元五气鼎?也未曾听闻有这号宝鼎啊?不过看名号倒是响亮的紧,不管了,聊胜于无,把这鼎给他送去,也不算食言!”刘寒锋一边收起宝鼎放入乾坤袋,一边自说自话道。
收起宝鼎过后,刘寒锋又将底下那方木盒拿起来看,这一看更是让其两眼放光,心神激荡。
只见木盒正中放置着一捆卷轴,卷轴通体青白,质地细腻,开卷处预留妙笔道:《上清诸天卅六秘法》。
强压心中喜悦,刘寒锋小心翼翼的将木盒放到一旁,双手缓慢的拿起卷轴伸展开来,不由得心中大惊。
非是惊于自己机缘滔天,能在这等地方寻得不世秘法,而是惊于上述妙法,皆为法术。
功法和法术,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概念,强说对比的话,只能说是山顶与天的距离,之所以说是山顶与天的距离,其实是夹杂了凡尘武夫在内。
凡夫武艺练到极致,也不过是到得了山腰,修士功法练到极致,也不过是到得了山顶,而法术,那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终极奥义,山外高山,天外高天。
大多数修士,苦修一世、穷极一生,都未必能练就七八个法术,而这小小的一捆卷轴之上,却整整齐齐的罗列着三十六路妙法,不可谓不是鸿运齐天。
只见卷轴上密密麻麻的写满了烫金密语,虽然字体紧凑,但排列顺序却是一丝不苟,法术名称在上,真言在下,指诀再下,字字珠玑。
开卷第一种法术便让刘寒锋目不转睛的生起了浓重的兴趣,此法名为:五雷轰天,这是一种不需要焚符便能施展的雷法,相较于修士焚符召请的天雷更为准确,威力也更加巨大,且收放自如,练至大成,可撼天地。
第二种:元神出窍,人有三魂七魄,练生真我元神,元神和魂魄的关系就好比大人和小孩儿一般,而肉身就属家庭,大人离开家庭尚可生存,小孩儿离开家庭非死即伤,虽然有所差别,但本质上也算是异曲同工,只不过元神较魂魄更加精纯,属于练而后生,当元神练至一定境界,便可脱离肉身,周游天地,练至大成后,更能存而不灭,另辟栖身。
第三种:移山动岳,世间山岳大多暗合自然规律的停放在其所在方位,若想凭借一己之力调度调整,不啻于是同自然抗争,所以此法对施法者本身具有很高的硬性要求,不仅需要施法之人自身境界到达一种无比高深的地步,还要在施法的同时保证自身心神安宁,内外统一,最后再配以强大的神识,深厚磅礴的灵气及元气,方能确保施法无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