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龄侯府,在如今的京城,堪称最为得意的家族。
想当年太祖册封的四王八公十二侯,经百年得沧桑,大多已失其昔日辉煌,唯余空门楣,其爵位亦一降再降。
且看贾家,堂堂国公府,如今仅两个一等将军撑持门面,且无半分实权,尽显衰败之态,令人唏嘘。
然史家则大不同,非但牢牢保住祖上保龄侯的爵位,更出一忠靖侯,权势较往昔竟更盛几分。
这忠靖侯的由来,亦有一番曲折。
史湘云之父早逝,保龄侯的爵位遂落于二叔史鼐身上。
至于三叔史鼎的忠靖侯爵位,细究起来,实乃于特殊境遇中所得。
昔日太上皇在位,朝中风气奢靡至极,官员们为维持那奢华表象,纷纷向户部借银。
此风日盛,几成公开之秘。
太子为笼络人心,对官员借银之举睁只眼闭只眼,甚至于背后助力,致借银于户部竟成向太子表忠心之途。
史家于这波浊流中,亦未能独善其身,深陷复杂债务之困。
彼时,为官者尽享荣华,肥得流油,可怜那底层士兵,因常年不得饷银,怨声载道。
二皇子遂得良机。
后风云变幻,太子殒命,太上皇禅位,二皇子登基为帝。
新皇初登基,便立志整治朝纲,清查户部亏空之事乃首要之举。
奈何借银者众且势大,新皇又需稳固朝堂,此事终是虎头蛇尾,不了了之。
幸于这乱局之中,亦有史家这般忠厚之人。
史家积极变卖家产,偿清债务,此举动令皇帝大悦,遂封白身的史鼎为忠靖侯。
只是新皇初立,囊中羞涩,除爵位与些许象征的赏赐外,并无实在财物。
如此一来,史鼎需自筹资金,以保新爵位的体面与排场。
在此情形下,让本就不富裕的史家雪上加霜。
幸而南安郡王有心与史家交好,将女儿许配于史鼎,嫁妆便是一座合乎规制的忠靖侯府,方解史鼎燃眉之急。
史鼐、史鼎二人,本无望承袭爵位,却因命运眷顾,成此幸运之人。
然福兮祸之所伏,烦恼亦随之而来。
大户人家,向来精心培育嫡长子,其余子女多为散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