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在安南战役正式开打之前,先来讲述一下!关于后黎朝的故事方便前线的各位将领,了解这片地区的山水人文,风俗地理,还有历史之类的增加了解,以以作出相应的对策,不至于因为不了解当地,而被人家当地人给耍的团团转!
(1407年,大明灭安南,并管理安南地区。此时安南已长期从中原土地上独立,反明冲突不断(唉,咱大明要是有第2个沭王的话,安南早就是咱们的国土了)。1418年,黎利在蓝山反明,自称“平定王”。黎利听从少尉黎只的建议,于1424年起先占领越南中部地区,再占领东都。黎利于宣德二年将明朝逐出。明朝放弃直接管辖(要是成祖爷还在的话直接发兵几十万先灭了他再说),改封黎利于1426年所立之傀儡君主陈嵩为安南国王。黎利将明军驱逐之后,便对陈嵩不利,陈嵩死因众说纷纭,一说是遁逃时被朝廷所获,便饮毒药而死;一说是他“潜驾海船而卒”;一说是潜逃时被黎利令人追杀。
黎利击败明军后,发布《平吴大诰》(我那个去,本来就是中原人后代,做出如此忘恩负义的行为!身上流的是中原人的血),宣示其驱逐明人,复兴国家的功业及建立政权的合理性。1428年,黎利称帝,是为后黎太祖1428─1433年在位,史称后黎朝。在位之初,明朝不承认其地位,要求立陈朝后裔为安南国王。1431年,黎利表明寻不着陈朝宗室后裔之后,明朝妥协,封黎利为安南国王,两国订立黎氏向明三年一贡之例,明朝不干涉内政,保持和好。黎利致力重建国家架构,设科举选士为官,延请教师推动儒学,参照唐代刑律制订法律,划分全国为五道以作管治,向大臣及老弱孤寡分给土地,减少东都(即河内)守军数目,遣返务农。但黎利性格多疑,在权利地位稳定之后多杀戮功臣(小号版太祖爷)。
只不过在其所谓的后黎太祖死之后,他的王国陷入了短暂的政治动荡当中,一直到他的儿子黎明城,上台之后,整个国家才有大的改观!
黎思诚(1460至1497年在位)是一个深受儒教影响的人。他即位后,以宋朝理学为样本着手改变安南(我勒个去学明朝不要学的这么明显吗?明朝用什么东西你也用什么东西,知不知道有人要有差距差别的)。他认为政务应由有品德的人而非出身豪门的人来主掌。当时安南的科举考试仅断断续续地举行。为了使更多豪门之外的人入仕,圣宗重启了科举制度。圣宗也在各地进行普查,在各省广设文庙以尊儒教,停止兴建新的佛教、道教寺院,并限制僧侣购置新的田产。(这一点没法评论,评论不好会引起宗教人士迹强烈反感)
此时也是大越武力的强盛时期,对外讨伐了北方的海盗、哀牢、以及占城。1471年,越南占领占城的首都毗阇耶俘虏占城国王盘罗茶全,占城人民大批向柬埔寨及马六甲移民。自此占城北部阿摩罗波胝及中部毗阇耶被越南占领,仅剩南部宾童龙保有部分独立,成为越南的保护国。1479年,越南又攻打南掌。安南攻陷南掌首都琅勃拉邦在盆蛮一带置镇宁府,迫使南掌向越南朝贡。击败占城使得越南得以快速向南扩张,越南在这些新征服的土地上让军人及农民耕种,进行屯田制。
圣宗时颁布了新的律法《洪德刑律》。圣宗下令吴士连编写的《大越史记全书》成为官方史书。圣宗本人也喜好诗书,在宫中辟有“九歌琼苑”,常与文人唱和。圣宗擅长用汉字创作,也擅长汉文,本人也着有许多作品。
小主,
在所谓的后黎圣宗死之后,整个后黎朝立即陷入,巨大的政治动乱和国家分裂当中!然后就是权臣当道,昏君执政,使后黎圣宗辛辛苦苦建立的基业,毁于一旦!(不过这样也好,比起暹罗来说,安南一直是中原王朝在整个半岛的心腹大患,他们的内乱,只会使天朝舒一口气)
大人,在下一直有个事情不懂,为什么安南这个地方鼎盛时期为什么这么的少?唉,那是因为这些小国没有中原王朝这么稳定,再加上国家小肯定受到的,外来波动非常大,再加上自身动不动政局不稳,很容易使前人打下来的成就,迅速的被后人给败光。他们可不像咱们大明那样,哪怕皇帝再昏庸,只要这个帝国的行政机构足够的臃肿和稳定,只要这个帝国的行政机构哪怕不需要皇帝也能正常运转的情况下,有没有皇帝作乱已经无所谓了,对于现有的内阁来说,离开皇帝权力系统照样运转!而不是像这些小国那样,失去了皇帝的绝对指挥,或者权臣坐乱的情况下,而导致整个国家的行政机构全部瘫痪。大国的行政机构瘫痪是需要很大的外部压力加上内部压力才能给搞垮的(像咱们的上吊皇帝,放在安南这个位置上,搞不好,连一年都撑不住,大明最起码在他手里面折腾了十七八年才完蛋)。
将军所言极是,属下受教了,好了,你们抓紧时间休息,我们随时可能和安南的主力军碰上,一场恶战是避免不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