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李世民言语,分明有作战的念头。
高句丽使臣余光瞥了眼旁边杀气凛冽的神武军,望向气定神闲的赵牧,再看向大唐舵手李世民,不做半点犹豫,踏步出列说:“天可汗威武圣明,外臣以为两国理当和平相处,高句丽愿与大唐世代交好。”
唐军兵锋锐利。
即使高句丽修筑千里防线。
在这等强横唐军面前兵推之下,也许根本没有一战之力。
与大唐交恶,分明嫌死的不够快。
何况,所有使臣中,独独高句丽体验过唐军兵锋。
两次作战,高句丽葬送十余万锐士。
导致国力衰退,军力锐减,高句丽从上到下多惧怕大唐,关键害怕赵牧。
禄东赞不愿服软,奈何李世民凝眸盯着他。
今日不作出承诺,他担心阅兵结束,战火蔓延到吐蕃,手臂抱腹躬身说:“外臣禄东赞代表我王祝福天可汗龙体安康,吐蕃愿与大唐世代友好。”
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何况吐蕃尚未统一,怎敢招惹这等雄武的兵锋。
既然没法挑战,唯有选择示弱。
观之,高昌国等使臣,纷纷躬身行礼称臣。
纵使内心不服气,也不敢公然说出来。
李世民满意的颔首:“诸卿不必见外,唐军乃仁义之师,纪律严明,绝不恃强凌弱,朕提议,各国之间加强贸易往来,边境设立商榷通商,促进边境经济发展。”
禄东赞等齐刷刷望向李世民。
这等冠冕堂皇的话听着好听,谁信谁死得快。
想来渭水之盟时,李世民也向颉利这么说。
结果呢,一转身唐军挥师北上,灭掉突厥,擒获颉利,不知颉利为李世民表演舞蹈时,是否后悔过渭水之盟退兵的决定。
契丹勾结高句丽,图谋塞北霸主,当然死有余辜。
奚族与大唐长期保持友好,结果硬生生让赵牧领兵灭之,死的冤枉啊。
作为番邦小国,与大唐保持友好往来,促进经济发展自然好,前提也要提防大唐,提防唐军。
毕竟,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