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希纳闷这位大人怎么会认识自己,但还是急忙起身,恭敬作揖回道:“小人正是高希,拜见大人。”
“是来拜见沈翰林沈老爷的吧?”没等高希答话,他又问道:“是不是吃了闭门羹?门子不与你通报吧!”
“小人没带名帖,那门子才没有通报。”
中年男子听了,赞许地点点头,说道:“来,随我进府。”
这位中年男子不是别人,正是本地父母官,华亭县知县王纪,河南尉氏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他是从吏科给事中调任华亭县令。
吏科,是明廷中央六科之一(吏、户、礼、兵、刑、工),给事中是其中的一种官职,具有监察的职权。
给事中的品秩并不高,但担任六科给事中的官员,大都仗义执言,敢为民请命。
高希跟着王纪往里走,门子已然将消息报了进去。
客厅里,沈度拱手迎了上来:“四方,你好久没来寒舍叙话了。”
王纪也拱手回礼:“民则兄,久未见矣,甚为挂念。”
听称呼,两人交情不浅。
高希恭敬地拱手作揖道:“小人拜见沈先生。”
“四方,你是如何认得高希的?”沈度问道。
“哈哈,高希如今已经快成了小官镇的名流了。先是大闹李记布庄,后来搞什么供销合作,听说三天就背下了三部蒙学,数日前又帮锦绣布行卖衫裤,一天卖出去六百余套。我就算不认识他,他的名字也如雷贯耳了...”
“还有,还有...”王纪笑着指了指高希后领上的折扇,“这小官镇上还有谁如此风流俊雅,爱摇折扇呢,哈哈哈...”
“呵呵,小人胡闹,两位老大人见笑了,”高希也憨憨地笑了起来,略弯了腰,恭敬地说道。
“嗯,你可不是胡闹。我打听了,都是好事儿。”王纪打趣归打趣,语气却是对高希的赞许。
“你们如何就一起来了?”沈翰林继续不解地问道。
“哦,这小子说自己没有名帖,所以门子才没有通禀。如果不是我碰到他,这会子他还在门外的大石墩上背《中庸》呢!”
沈翰林一听,就知道是自家门子从中作梗,王知县当然知道其中的缘由,并不说破。
而这高希,受了门子的气,却能一边耐心等待、一边刻苦背书。进了门,也不告状。
嗯...这少年好像才十八岁,这等涵养和品行,真是令人叹服!
沈翰林越想越高兴,看高希默然而立,姿态谦卑。一身布衣,却气宇轩昂。
虽说他后领上斜插着那柄折扇,看起来有点放浪不羁的样子,但看人要看大节,细枝末节不应苛求。
正如刚才王纪所说的高希的几件“事迹”,或揭露奸商、或有利民生、或读书励志,这些有几人能办到?
再想到第一回见面时的情景,沈度越发在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