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这些年励精图治,南征北战,又有都城北迁、编撰四库全书、郑和数次下西洋、疏浚运河等大事,坐镇京师的时间并不多。”
“太子监国,兢兢业业。可是前有汉赵二王谋夺储位,现在又见陛下有更立太子之意。做太子的,能不忧心吗?就像陛下这么多年担心朱允炆复辟还朝是一样的。”
永乐皇帝才为去了朱允炆这一块心病而高兴,没想到杨士奇借机提起更立太子这件事。他语气平缓,隐隐还带着一点小心翼翼,但态度是坚决的,就是要力保朱高炽的太子之位。
永乐皇帝没有发火,杨士奇是股肱大臣,向来持正公允,哪怕意思与皇帝相左,也是谋国之言。
永乐皇帝感到喉头发痒,急忙抓起手边的帕子捂住了嘴,轻咳了两声。
“阁老,你不是皇帝,不知道做皇帝的难啊!”
“朕要的太子,不是一个只能将事做好,却少了进取胆略的太子。”
“大明太大了,周边情势复杂,内部千头万绪,若不能像太祖和朕这样有文治武功的雄才大略,只知道守成,那么朕百年之后,大明的江山便很快会江河日下。”
“就算...就算朝中大臣非议,朕也不会退缩。”
“陛下...”杨士奇想抢着再说几句,为朱高炽说话。
永乐皇帝却立即抬手示意制止了他:“咳咳,阁老,不要多说了。朕是大明之主,朕知道什么人才更适合做太子。你是朕的重臣股肱,朕决定的事,希望你支持。”
话说到这个份上,杨士奇也不能再说什么了,只能无奈地就道:“陛下,臣谨遵圣诲。”
此时夜深人静,两人都没说话,永乐皇帝粗重的呼吸声在书房里清清楚楚。
他再度拿起面前朱允炆的信和那枚小印,仔仔细细地看着,口中喃喃道:“是啊,不可以再夜长梦多了。”
“阁老,你来执笔,今夜就替朕拟出更立太子的诏书。”
“是。”听到永乐皇帝这么说,杨士奇知道更立太子的事已经决定了,他走向一边书案的步子有些落寞和颓丧。
这份诏书并不难写,核心内容就是一句话:收回朱高炽太子金印宝册,册立皇四子朱高爔为太子。
其余的内容,无非是夸耀朱高爔(高希)过往的战功政绩,突出他的“贤能”,以加强“立贤”的理由。
还要安抚拥立朱高炽一派的大量文武官员的人心,毕竟废朱高炽太子位的理由并不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