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过去了。姜歌家的房子也盖好了。
院子中间是三间正房,左右各两间厢房。左厢房旁边是厨房,里面放有两个铁锅。
前院旧房子还没拆,拆了后院子其实很大。姜父准备顺着墙根开出一小片菜地。这样吃菜就不用买了。
后院也不小,姜母让垒了猪圈和鸡圈,准备养猪养鸡。
现在姜父姜母住正房左边那一间,姜歌住右边那一间,中间是中厅。姜歌原本要住东厢房,姜母不让。
屋里的家具都已经放好,父母那屋一个大床,两个大立柜。姜歌屋里一张床一个立柜一张书桌一把椅子。
中厅是一张八仙桌,配四把椅子。
家具都很简单。
“爹,怎么两边厢房没有配家具啊?”
“又没人住,放着也是放着,还费钱,当初我就不同意盖。”姜母接话。
姜歌不理会姜母,对姜父说,“爹,厢房的家具还是要备上,就备两间的吧,订两张大床,两个立柜,两张桌子和配套的椅子。剩下的两间当库房吧!”
姜父说“成!”,又问,“被褥备上吗?”
“买吧!怎么也得备上四套被褥,自己做太麻烦了。”姜歌觉得差不多了。
看见旧房子,又问,“爹,啥时候拆旧房子?”
“就这两天,咱搬完了就拆。”
“前院能打井不?”
“这得找人问?打井可不便宜呢?说是得二三十两呢!”
“找人看看吧,要是能打井,自己用着也方便。”姜歌一锤定音。
“给你那三十两剩的不多了吧,我再给你十两,不够和我说。”姜歌把银子递给父亲。
“村长那的钱够吗?”姜歌问父亲。
“应该够吧,我后来又给了村长十两。”
姜歌想了想,又拿出十两,递给父亲,“把这十两给村长,别到时候发工钱不够,多出来的是村长的辛苦费。咱家分出来到现在还没有立户籍,这事得抓紧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姜父明白姜歌的意思了。
姜母就是个旁听,免不了抱怨几句,姜父就说,“咱家娃小,但通事理,你看别家的娃,屁都不会,整天就知道玩,知足吧!”
姜父按照姜歌的意思把事情一一落实,村长干劲很大,指挥村人两天就把旧房拆了平了,又热心的找来打井的匠人,并帮着谈好价,很合理的一个价位,二十五两,全包价,姜家什么都不用管,到时候直接就使用。安排好打井的事,村长又让姜父拉着去县里,把断亲书备了案,立了新户籍,又把地契过了户,并给新屋办理了房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