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时期的中国传统服饰在形式、特点上有诸多鲜明之处,以下是具体解析:
1. 男子服饰:
- 道袍:
- 形式:直领,大襟,有暗摆,两侧开衩。是明代男子居家时的外衣,也可作衬袍或平民男子婚服。
- 特点:这种服饰较为宽松,穿着舒适自在,体现出明代文人的闲逸之态。其整体风格简约大方,没有过多的华丽装饰,展现出一种质朴的美感,很符合明代文人雅士的审美追求。
- 直裰:
- 形式:交领长衣,不必加摆(加内摆叫道袍,加外摆叫直身)。两宋时期的直裰不开衩,元明时期两侧开衩。后背有一条直通到底的中缝,前襟上也有一条中缝,系扎的腰带络穗、丝绦。
- 特点:它延续了宋代的基本样式,但在明代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变化,更加适合明代的社会文化氛围。直裰通常是文人士大夫所喜爱的穿着,体现出他们的儒雅气质和文化修养。
- 圆领袍:
- 形式:圆领袍起源很早,到明代时,各种补子、蟒纹、飞鱼纹、龙纹等出现在了圆领袍上。
- 特点:成为官员的固定穿着,也是皇帝的常服。这些纹饰的出现,不仅增加了服饰的装饰性,更重要的是成为了区分官员品级的重要标志,体现了明代严格的等级制度。
- 曳撒:
- 形式:最初是蒙古族发明的服装,元朝灭亡后,明朝采用了曳撒形制,并进行了改进,形成了具有明代特色的样式。它的特点是前襟分裁,后襟不断,两侧有摆,便于骑马和行动。
- 特点:在明朝中期,锦衣卫采用曳撒样式,开创出属于自己时代特色的形式,也就是飞鱼服,使得曳撒在明代成为一种具有特殊身份象征的服饰,武官也多穿曳撒。
- 方巾圆领:
- 形式:儒生所着服饰,其特点是宽袖、皂(黑)色缘边,青圆领、皂绦软巾垂带。
- 特点:这种服饰是明代男装的代表形式之一,体现了明代儒家文化的影响,展现出文人的端庄和儒雅。宽袖的设计既符合当时的审美观念,也便于文人进行书写、作画等活动。
2. 女子服饰:
- 凤冠霞帔:
- 形式:凤冠是皇后及贵妇们的重要礼冠,以金丝网为基底,上缀翠凤,并点缀着璀璨的珠宝流苏。霞帔宛如两条彩练绕过女性的头颈,披挂在胸前,下坠金玉坠子。
- 特点:在明代,凤冠霞帔是命妇们的礼服,彰显出尊贵与典雅。凤冠的制作工艺精湛,装饰华丽,体现了明代高超的手工艺水平;霞帔的色彩鲜艳,纹样精美,与凤冠相互搭配,更显庄重。不同品级的命妇所佩戴的凤冠霞帔在装饰和纹样上有所区别,反映了明代严格的等级制度。
- 褙子:
- 形式:样式继承自宋代,一般有合领和对襟两种样式。
- 特点:无论贵族还是庶民皆可穿着,根据穿着者的身份和场合的不同,功用有所区别。对襟大袖的褙子通常为贵妇们的礼服,而对襟小袖的褙子则更适合普通妇女作为便服穿着。褙子的穿着方便舒适,既可以单独穿着,也可以搭配其他服饰,是明代女子日常穿着的重要服饰之一。
- 比甲:
- 形式:一种无领无袖的对襟马甲,形似褙子但无袖,比后来的马甲、坎肩要长一些,通常两侧开叉及至膝下。
- 特点:最初为元制服饰,但在明朝时期,北方妇女对其尤为喜爱,将其作为日常服饰穿着。比甲具有保暖的功能,同时也增加了服饰的层次感和装饰性,体现了明代女子服饰的多样性。
- 马面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