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赵阳的光刻机和第一枚芯片

曝光完成后,利用显影液洗去未照射区域的光刻胶,经过烘干,电路图案就显现出来了。

接下来就是腐蚀工序,将不需要的区域腐蚀掉。

首先是干法腐蚀,使用气体蚀刻掉红外线照射区域以外的铝层,这样就形成了电路的导电线路。

然后进行湿法腐蚀,移除硅氧化层,使芯片的晶体管区域露出硅基底,为后续的掺杂打下基础。

经过上述关键工序,芯片的基本电路结构就形成了。

最后还需要进行掺杂,向指定区域掺入杂质原子,形成N型与P型半导体,完成晶体管的形成。

反复检查后,赵阳确认芯片的芯片结构与设计完全一致,没有缺陷。

第一枚芯片终于诞生了!

虽然只有约5毫米见方,但却包含了上百个电子元件。

这在现在已经相当了不起。

赵阳清楚,芯片的重要意义在于实现电路元件的大规模集成。

利用普通独立的电子器件实现计算机需要巨大的空间,但是芯片技术的出现,可以在几平方毫米的芯片上容纳数亿个晶体管,与之相比,再先进的离散元件也无可比拟。

芯片的高度集成特性,使得计算机等数字产品开始日益小型化和智能化。

数据处理能力得以指数型增长,使得许多看似不可能的事物都成为了现实。

比如人工智能、自动驾驶等。

可以说,芯片技术导致了一场毫无夸张的产业革命,它影响的每个行业都将因此焕然一新。

赵阳心中其实早已构想出无数奇幻的应用方向,比如工业机器人、医疗诊断设备、高速交通系统等,都可以借助芯片的计算能力实现智能化。

但是这一切还需要从基础做起,只有实现基础芯片的自主可控生产,才能逐步打造集成电路产业体系,让种种应用成为可能。

现在第一枚芯片诞生了,这将是种花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新起点。

接下来,他要着手建立小规模的芯片制造线,不断优化工艺流程,提高产能和良率。

然后将这些芯片的运算能力应用到工业生产中,让机床设备实现数控化。

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也将从此开始。

到那时,信息化、自动化将给这个国家带来深刻的变革,开启科技快速迭代。

获得第一枚自主设计的芯片,赵阳满怀激动之情。

这就像一个科学家看到自己培育出的第一株新物种,充满期待与喜悦。

他迫不及待地进行了测试, 输入不同电压,观察芯片的输出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