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看热闹的村民,看着空荡荡的杂货铺,面面相觑。

郑星洛连忙解释:“不好意思,还没正式开张,货品还没运来,过几天才能上货开张。”

阿辉满眼好奇的问:“那今天来的那么多人,是做什么的啊?不是来买东西的吗?”

“看病,他们是来看病的,不是来买东西。”

“看病?”

“对呀,二楼我开药铺的,看病。”

“卫生院开家里来了?”

“真的假的?咱们村里也有卫生院了吗?”

“赤脚医生都没有,还能有卫生院?”

......

大家一听,郑星洛是开店,看病,个个新奇的不得了,这可谓是第一个敢吃螃蟹的人。

哪怕是开放政策下达,人们一时还沉浸在原有的禁锢中,根本没想到放开手脚,明目张胆的开始投、机、倒、把。

郑星洛则是邀请大家伙儿坐下,开始为大家科普,讲起了关于政策方针的实施。

她这样一说,让大家顿时茅塞顿开。

南方人本身就是脑子好使,善于钻营的伶俐鬼,经过郑星洛的讲解,一个个脑子跟开了窍似的,摩拳擦掌,恨不得现在就投入战斗,大干一场,赚个盆满钵满。

大家听了郑星洛讲解,临走的时候,不停的道谢。

郑星洛直到把他们送走,脸上还是懵的,“我真是个天才。”

这天之后,这边的土着居民,家里除了下地挣工分的,都抽出了一两个人开启了钻营模式,想着做点儿什么生意买卖才好,很快,街上就多了小吃店,布店,鞋店。

经过这几天的鼓捣,谢娟的裁缝铺子也见了天日,直接开到了街上。

郑星洛看着深市开启了最初的建设模式,也加快了脚步。

她直接到了龙口区这边,每天隔着大海望着对面的港城,经过多方打听,又悄悄的置办了两处旧房。

她才买下了两处旧房,这边就已经开始了整理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