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终于成了皇帝

天朗气清,惠风和畅。这年春天,也就是公元1189年的春天,赵雁退位,赵盏即位大宋皇帝,年号景昭。赵盏大典上与众臣见面受礼,随后宣布成立内阁,大宋开始了内阁制。内阁人员不变,左丞相王淮,右丞相赵雄。枢密使留正,知枢密院事周必大。参知政事赵汝愚,范成大,岳霖。此七人组成了大宋第一届内阁,成为了大宋一人之下,最有权势的七个人。王淮作为中书省主官,负责制定国策。赵雄作为门下省主官,负责审核。参知政事行尚书令职责,掌管六部五监,负责执行。其余所有官员各司其职,全部是执行者。政令下达,没有余地,必须完成。不能完成的官员,吏部在年底会有政绩评定。故意拖延阻碍,吏部可予降职或免职处罚。严重的交给御史台审查。又裁撤了归于门下省管辖的谏院,大宋彻底取消了言官,所有言官均分配实职。同时布告天下,广开言路。只要是官身,不论品阶,皆可上书言事。这便将上书言事的职能分到了每名官员身上,谁都不能说朝廷阻塞了言路。而没有了专门的言官,不会再出现政令下达,不管对错,是否于国有利,都有言官批评反对的情况。官员本身有许多事情要忙,谁会整天没事写折子品评朝廷的决策?这本是费力不讨好的事,说的好了,不算政绩,说的不好,得罪了上官。毕竟朝廷不杀言官,现在可没有言官了。虽说不会因言获罪,谁知道会不会找后账?士大夫都没了不杀的特权,大宋官员犯了死罪都可杀。谁愿意多管闲事,惹祸上身?当然,仍会有些诤臣不畏权势,看到不合理的地方直言上书,要求朝廷改正,这种人却正是赵盏喜欢的。前提是,进言折子说的有道理,而不是从前言官那种鸡蛋里挑骨头。

对于赵盏来讲,内阁成员都是治世能臣,军政大事皆可有序进行,自己在不在旁盯着不会对国家运转产生影响。权力可以下放。他也清楚,凡事有好处亦有坏处。不论什么时候,相权不能大于王权。内阁现在七个人精挑细选,忠心不二。可人总会老,总会退休,总会死。我能选对了人,我的儿子呢?孙子呢?他们会不会是昏聩的君王?哪怕是我,也不能保证都选对了。那么,官员监察制度必须得到加强。小到里正,大到阁老,都必须受到国法的约束。犯了国法,一视同仁,绝不姑息。随即提御史大夫陆游为少师,虽不是内阁成员,也是正一品官阶,以表明朝廷对御史台的重视,让大宋官员不敢以身试法。一切准备完成,赵盏有了充足时间泡在军器所督促火器研发。这是超越时代的兵器,是汉人天下的保证。谁知道蒙古西征会征伐到哪里,会不会忽然调转马头出现在北方?金国现在连新辽都灭不掉,要是蒙古回来,多半就要崩盘。到那天,我大宋帮是不帮?肯定是要帮,唇亡齿寒,金国灭了,大宋如何存活?可要是帮了,难免被金国拖下水。完颜璟啊完颜璟,你们金人是不是就欺负我们宋人能耐?我们汉人为什么要让人欺负了?哼,只要火器研制成功,什么金人,蒙古人,全都不用放在眼里。

大宋皇帝在军器所监督,足见朝廷的重视程度。匠人们重任在肩,觉得所做的事无比伟大光荣,全热情高涨,废寝忘食。尽管科研需要热情,终归急不得。赵盏心中如何焦躁,未曾出言催促。图纸不断完善,经过之前一年的研发,火枪的射程提到了百步,与步弓相当。因弹丸重量不比箭簇,威力相差依然巨大。远远达不到要求的破甲能力。百步,步弓能射穿皮甲,重创敌人,弹丸只能算是挠痒痒,不具备击穿能力,伤害几乎能够忽略不计。何况装弹速度极慢,敌人到了近前,当棒子与敌人交战倒是不错,不管怎么说也是精铁棒子。这么一根铁棒子造价比刀剑贵了百倍,反而不如刀剑好用。部分工匠开始失望,到底是什么地方出错了?

这天,赵盏在军器坊摆弄枪管和枪托。在他的时代,制造一把枪并不算难事,随便一个小作坊就可以胜任。如今集合了大宋最好的工匠和最优质的的钢铁资源,一年以来进展缓慢。不能将所有原因都归结到超越时代上。无论如何也不该这么慢。他冥思苦想,方向一定是对的,他比谁都清楚。或许只是需要更多时间,一旦时间到了,自会水到渠成。再过两年,八成可以一鸣惊人。但愿别出变数,蒙古别回来。否则稍稍应对不力,便是弥天大祸。他盯着桌上的零件,眉头紧锁。随从通禀,军器坊主官郭铜和火药坊主官宁慎求见。赵盏放下枪管,用湿毛巾擦擦手。宁慎和郭铜进门躬身行礼,后面跟着二十几人,随从拦住不许进。赵盏说:“既然都来了,定是有事,不必阻拦。”随从只得将人放进来,五名护卫站在赵盏身前。赵盏语气不快。“军器所工匠的家世查的清清楚楚,全是忠义之人,还怕有人害我?躲开!”护卫见他动怒,心中惊惧。然职责所在,许多人距离官家极近,不敢稍有疏虞,仍是不动。赵盏火气涌起。我的护卫我竟然管不了,既然管不了,索性不管了。他压着火气,不想让人瞧了笑话。长舒一口气,问:“有什么事尽可直言。”宁慎与郭铜对望一眼,郭铜道:“军器所每年花费几百万两银子,至今不能研制出官家想要的火器。臣等深感自责,难堪大任,自愿退出军器所,将位置让给有才之人。”赵盏不语。房中极安静,众人低着头不敢看赵盏,呼吸都小心翼翼。

半晌,赵盏问宁慎:“你也是这么想的?”宁慎道:“火器不能破甲,火药坊难辞其咎。臣无颜留下。”赵盏问众人:“你们都这么想的?”众人默然不语。赵盏说:“我以为你们跑来见我,是有了什么技术上的突破。万万没想到,是要跟我撂挑子。”郭铜说:“臣等不是想要撂挑子。”赵盏问:“不是撂挑子,那这是干什么?”郭铜不语。赵盏平复下心情,尽量不让自己发火。“你们经历过军器所严格的筛选,是大宋最好的工匠。给我说将位置让给更有才能的人,你们走了,我还能找到更好的吗?”郭铜说:“臣等惭愧,有负官家重托。”赵盏说:“只因为进展缓慢想要离开,则大可不必。之前我昏睡时,军器所的拨款由国库负责,或许多少不太稳定。现在我来了,不会短了军器所一文钱。”郭铜说:“正因为官家不惜变卖资产为军器所筹措白银,臣等更加无地自容。军器所普通工匠每年一百贯钱,一百石粮,家人都由朝廷负责妥善安顿,可我们...”赵盏抬手止住了他的话。“我相信军器所每一位工匠,都不是为了钱才在这日以继夜的努力研发。但我为什么依然给你们最好的待遇?”众人低声议论。赵盏说:“因为你们做的事,关乎国家兴亡,关乎大宋百姓的未来生死。军器所四百五十名工匠,是国家的脊梁,只有你们成功了,大宋才能挺起腰杆,不再被北方民族欺辱。以战止战,打得他们不敢正眼瞧大宋,打得他们听到大宋就浑身战栗,打得他们世世代代相传,不敢与大宋为敌,我们才能获得长久的和平。今天你们做的一切,就是为了那个目标。”许多人眼里开始闪现出光芒。他们知道做的事一定非常非常重要,而一把火枪,当真能打败北方的金国吗?金国虎狼,哪有那么容易打败?不对,不久前大宋就击败了金国。金国不是那么强大,没有火枪大宋也不怕他。要是有了火枪,说不定会形成碾压之势!最终收复故土,重拾荣光。可这一路艰辛,他们身在其中,感触最深。每一次满怀希望的拿到试验场射击,每一次又无比失望的垂头丧气的回来。失望的次数多了,人难免承受不住,产生自我怀疑。有人小声说了什么。赵盏说:“大声点,大胆的说。”那人问:“我们真的能成功吗?”这是所有工匠的疑问,他们竖起了耳朵。

赵盏说:“科研从来不是一帆风顺,属于摸着石头过河。探索未知,怎么会简单呢?为此反反复复试验千百次是常有的事。试验千百次,成功一次,之前做的一切便都值得。你问我能不能成功,我告诉你一定可以成功。我有十足的把握。你们想想,为什么朝廷每年要为军器所专门拨付三百万两白银,为什么要将最好的钢铁,木材送到这来给你们用?大宋七十万将士每年的军费也不过六七百万两。如果研制火枪没有希望,朝廷为什么要这么做呢?”众人点头称是。朝廷决策之精明,有目共睹。朝廷不可能无缘无故花这么多钱组建军器所,研制火器。赵盏接着道:“不用觉得对不住朝廷,对不住我赵盏。你们按照我的意思研制火枪,执行我的命令,只要全力以赴,什么都不用担忧。军器所与管理整个大宋没有太大区别。就像是一艘大船,我是掌舵人,我指明了方向。你们划桨,送这艘大船抵达目的地。如果方向或者目的地错了,我的责任,跟你们无关。如果你们不努力划桨,甚至要撂挑子,那便是你们的不对了。”郭铜道:“臣不是想要撂挑子,朝廷花了许多银两,我等只怕耽搁了火枪研制。”赵盏说:“去年国库增加收入几百万两,以后会逐年增长。军器所的花销,你们不必放在心上,该是我操心的事。至于耽搁不耽搁火枪研制,我再重复一遍,你们是大宋目前最好的工匠,最好的工匠,明白吗?你们要是做不到,谁能做得到?假如你们需要三年,别人或许就要五年。安安心心的做该做的事,脚踏实地,每一步都认认真真的做好。我们一定可以成功。”他朗声说:“各位都是军人,军人最不该轻言放弃。各位又不是上阵杀敌的将士,想走可以,不以逃兵论。想走给我一个理由。说怕耽搁了研制进程,怕对不住我,对不住朝廷,怕白银打了水漂,这都不算合理的理由,我不会放你们走。”他等着回答,无人回答。他道:“以后老了,当你孙子问你:爷爷,大宋军队纵横天下的时候你在干什么?你该怎么回答?”众人不知赵盏什么意思。赵盏顿了顿。“你会轻咳一声,眼神躲闪的告诉他,当时我正在村口打造锄头。还是盯着孙子的眼睛,骄傲的告诉他,当时我作为大宋最好的工匠之一,在军器所,与众多同僚,与大宋官家,并肩作战,一起研制火器。看见大宋将士手中的火器了吗?便是这火器让敌国闻风丧胆,让大宋军队所向披靡,让敌国小儿不敢夜啼。呵,那是你爷爷亲手研制的。你们想留在军器所研制火器,名垂青史。还是想回村里打造锄头,了此余生?若是打定主意要走,我绝不强留。”众人眼中泛着泪光,似乎看到了孙子崇拜的目光,看到了史书上金光灿灿的一笔。到底该怎么选择,还有什么犹豫?

工匠们满怀壮志豪情的告别赵盏。他们再也不会退缩,不会有一丝一毫离开军器所的想法了。赵盏说的是心里话,他知道对付金人和蒙古人就要大批量装备火器,这或许是唯一可行的办法。要做到这件事,要调用大宋所有的资源和人才。不只是勇猛无畏,视死如归的将士,还有技术高超,才华横溢的工匠。他希望军器所只进人,不走人,把大宋所有优秀工匠都招募进军器所,建立最先进的军事科研机构。他还是要好好想想是哪里出了问题。尽管方向没错,仍要想想是不是饶了路?他将郭铜和宁慎留下,指着桌上的火枪。“火枪杀伤力不足,究其原因就是初速太低。初速太低就是因为推力太小。工匠们尝试过密封,尝试过更换弹丸和火药,效果不佳。该怎么提高弹丸的初速,你们有什么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