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有风没风不重要,朱棣赢了最重要。

江南文人家里,意识到不妙的已经收拾东西准备跑路了,至于还在大殿上的家主、老爷们,你们就自求多福吧。

我们可不是不孝顺不管你们,我们是为了家族血脉不断绝,这才是最大的孝顺啊。

来年清明,我们会给你多烧点纸钱的。

————

【而且更直观的可以从具体战斗看出来:平安遇王于北坂,王急,几为安槊所及,马蹶,不得前,燕番骑指挥王骐跃马入阵,援燕王,得脱。】

【要不是平安的马被绊倒加上救援及时,朱棣的命就没了。】

【后来靖难胜利,朱棣还曾问过平安:如果你的马没有被绊倒,如何待我?

平安回复道:“刺殿下如拉朽耳。”】

【你就想想平安这时候已经阶下囚,都不想说句场面话来应付一下,要建文帝真的有命令不准杀朱棣,平安会这样说吗?】

【白沟河之战,瞿能儿子更是一箭射中朱棣头盔,更不要说后面的万箭齐发。】

【还有铁铉差一点点就直接用铁闸砸死朱棣。】

【更不用说几十万大军大战,刀枪无眼,指定不攻击朱棣这事压根就办不到。】

【你如果非要说朱允炆说过这句话,那大概应该是古代那种套路,皇帝肯定要善良嘛,想杀谁不能自己说出来。】

【我说不杀朱棣,那就是想杀,你们来几个臣子劝劝我一定要杀,来个三请三辞,我无奈痛哭心怀愧疚的说那就杀吧。】

【综上所述对这件事评价:扯淡。】

————

大明 应天府

朱元璋冷声骂道:“将来也是几十岁的人,还亲自冲锋、几乎丧命,简直不知轻重。”

朱标也是拍了拍朱棣脑袋,恨铁不成钢的说道。

“你手下就没有将领吗?从后辈讲你起兵至此,你几乎不像个君王,倒像个大将军了,你若不幸战死,想过后果吗?”

跪在地上的文臣只觉得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

皇帝和太子教育造反的藩王要爱惜生命,保护好自己?

这画面怎么看怎么不和谐。

唐太宗要遇到你们这样的父亲和哥哥,怕是做梦都在笑。

————

大唐 贞观年间

“阿嚏”静看天幕的李世民打了个喷嚏。

“唉,看到这朱棣征战,朕倒是想起当初征战天下的年岁,朕都有些手痒了。”

“这次出征要不……”

话音未落,杜如晦和长孙无忌连忙站出来。

“陛下,不可!”

魏征紧随其后。

“陛下,这不是贤德君主应该做的事。”

“请陛下慎言。”

武将也七嘴八舌说道。

“陛下,我们帮您打了是一样的,您就别想打仗这事了。”

李世民看了看群情激愤的朝堂,连连叹气。

“唉,朕就想打仗而已,怎么这么难。”

“一次也行啊。”

“手下名将多了也是苦恼,都用不到自己上场了。”

————

【而即便亲自救援,燕军现在也是勉强能够维持阵型承受这南军骑兵一波又一波的猛烈攻击。】

【而这时候朱高煦来了。】

【受某电视剧影响,汉王爷仿佛就是一个有勇无谋的人,其实是大家错觉。】

【他有脑子的,只是相比于他的勇武来说差了点,更不要说和文人玩心眼。】

【朱高煦把中军仅剩的预备队和蒙古士卒全部带来全军压上,即便如此南军对燕军形成包围全歼燕军也只是时间问题。】

【如果不是朱棣打破常规,中军只留几千人预备队,主力分给四军,很可能南军第一波进攻就打垮四军完成包围。】

【想象一下这个画面,这才是最正常的白沟河之战,而不是某些营销号说的,两军接战大风吹到李景隆帅旗,全军就毫无斗志直接被朱棣打垮了。】

【而且有些史料是两军相接就断了,有些又写的是朱棣突破中军之后才断,而有的只提了风并没有说到折断帅旗。】

【李景隆的帅旗此时距离前线包围朱棣的军队起码十公里,请问他们是有望远镜吗?时时刻刻关注着十公里之外的帅旗?】

【即便帅旗倒了,拿五方旗重新拼一个,十分钟都用不到。】

【而且各部士兵也观察本部的将旗、五方旗、八卦旗。各军主帅也要关注自己本部的旗帜调动。】

【也不是什么李景隆是卧底,李景隆如果是卧底,开战之前想办法把几个大将斩了起码至少能带走一半兵马投靠朱棣,那靖难就不需要四年。】

【那朱棣该怎么破局?】

【朱棣的看家本领,精骑大纵深迂回战术。】

【而朱棣对此战术的娴熟运用不说独步天下,那也是独步全球。】

【朱棣和儿子带上所有中军预备队,大约七千精骑。】

【别看动不动就几十万大军,显得这七千很少一样,你就想想,亚历山大当年也就七千骑兵。】

【从辽东山西铁骑的左翼成功撕开一道缺口,然后远离战场,从外线大迂回往李景隆中军右翼纵深直插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