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建文帝以及李景隆的谣言

皇宫大火。

陛下不见了。

齐泰缓步朝着南京的方向走去,黄子澄大喊。

“尚礼,你要干吗?”

“陛下是派我等来此募兵的,你要往何处去?”

齐泰停下脚步转身看着黄子澄,哈,曾经我骂他是个废物,可现在看来我和他一样,都是个废物。

“没用了,停下募兵,少死些人吧。”

“若是早两年,或许还能搏一搏,现在只怕南京城内的官员都变换旗帜,准备迎朱棣进城。”

“我回京城去陪陛下,陛下若是自焚我便随陛下而去,陛下若是要逃,我便护陛下出海而去。”

齐泰双手作揖行了个礼。

“黄兄可要一起?”

黄子澄惊了,他居然不叫我废物了,他叫我黄兄哎,听见了吗?他叫我黄兄,哈哈。

“愿与兄同往,同生共死!”

而齐泰的估计并没有错,不止是南京,刚从北平南下的燕军早已经收到真定军团和德州兵团的请降信。

————

【既然进了南京城,肯定要清算和封赏。】

【在具体讲这两件事之前,先讲李景隆。】

————

大明 应天府

徐达轻轻在李文忠耳边低语。

“保儿啊,你看后辈对你儿子多好。”

“不管讲啥都要先讲他。”

“啧啧啧,我家可没这福气。”

李文忠怒气冲天。

不就坑你几样东西吗?咱不要了!鱼死网破吧,对着徐达呛声说道。

“啊,是啊,确实没福气。”

“一个当卧底被杀了,活着那个还死心塌地跟着建文。”

“确实没福气!”

徐达脸色变红,颇有关二爷温酒斩华雄的遗风。

“保儿,你找死!!!”

李文忠不慌不忙解释道。

“哎,有气可别冲我撒。”

“你想想,增寿是卧底的事是谁告的密?”

“肯定是那群文官!”

“辉祖又为什么死心塌地跟着建文?”

“肯定是被文官忽悠了!”

“你看,你两个儿子都是被文官害得,我儿子又被文人编排。”

“咱们应该同气连枝、同仇敌忾啊,散朝了咱们把文官堵了,揍他们一顿!”

“只要不闹出人命,凭你我和陛下的关系,无非挨顿骂的事,敢不敢干?”

徐达攥紧的双拳缓缓松开,虽然有道理,但总感觉哪里不对?

李文忠又道:“魏国公,你该不会是个娘们吧?怂了?”

“怂了以后喝酒去小孩那桌!”

“怂什么怂,干他丫的!”徐达一拍胸脯说道。

——————

《午门血案考据——第三版》摘录:根据最新出土的明朝曹国公李景隆墓中记载其父亲李文忠生平的书简我们目前可以推断:

午门血案武将一方是因为魏国公徐达不满儿子被文官出卖、编排,因此大规模串联武将勋贵,有组织有预谋的对文官群体的大规模打击报复。

首任曹国公李文忠(李景隆父亲)曾数次劝阻徐达,并强调国有国法、可以向洪武帝申诉定夺,但徐达置之不理,李文忠因为同袍情义无奈之下不得已才参与午门血案。

并且李文忠为了保护徐达,在洪武帝面前揽过罪责,向洪武帝强调是因为自己不满文官所以串联武将对文臣进行殴打。

为了感谢李文忠的救命之恩,徐达向李文忠赠送黄花梨家具一套、洮砚、澄心堂纸、李廷圭墨、诸葛笔、东坡笔洗一套。

但都被李文忠谢绝,据记载李文忠拒绝徐达时唱着《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徐达感动不已、泪流不止!

并且根据墓中多篇书简记载:李文忠生前一再告诫李景隆,要遵守国家法度、要讲道理、轻易不可动刀兵。

由此解答了一个困扰几百年的问题:即李景隆身为武将勋贵二代,为何突兀的弃武从文?

————

【李景隆被称为卧底的谣言除去他屡战屡败,更多来自于另一个更着名的谣言。】

【李景隆是靖难第一功!】

【这个谣言怎么来的呢?】

【李景隆因为开门投降的功劳,朱棣给他加了几个虚衔、一些俸禄,但并没有给任何实职。】

【这个都能被拿来证明李景隆是卧底是我没想到的,靖难之役当中但凡开门投降的,都被朱棣加官进爵。】

【李景隆本来就已经是曹国公了,已经加不了爵位了,所以加两个虚衔、俸禄很合理,和其他开门投降的待遇是一样的。】

【《明史·卷一百二十六·列传第十四》:燕王即帝位,授景隆奉天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增岁禄千石。

朝廷有大事,景隆犹以班首主议,诸功臣咸不平。】

【你们能不能查一查,光禄大夫和左柱国只是荣誉虚衔,所谓的增俸禄千石有百分之九十九的概率是宝钞。】

【明朝的宝钞,懂得都懂。】

【这和发张不要钱的奖状有什么区别?】

【最重要的就是最后一句:朝廷如果有大事发生,朱棣召集众臣议事,李景隆是站在班列之首的位置并且有发言权。】

【但是你们能不能翻一下明朝的制度再来造谣啊,明初不说是以武治文,起码也是文武并用,而且武将的地位略高一点。】

【李景隆是皇亲国戚,又袭了曹国公的爵位,按照明朝制度,他本来就应该站在班首啊……】

【李景隆恰好最后开门投降了,朱棣并没有合适的理由去削减他的爵位,并且因为他开门有功,无奈只能封赏一些不值钱的东西而已。】

【《明太宗实录·卷十二》记载:以曹国公李景隆、尚书茹瑺、都督同知王佐、都督佥事陈瑄有默相事机之功,加封景隆为奉天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子太师、曹国公,增禄一千石,通前四千石,子孙世世承袭,赏银四百两、彩币四十表里、钞四千贯。】

【所谓的默相事机之功并不是大家理解的什么暗中帮助之类,用临阵投降来解释或者用好听一点的说法叫做反戈一击。】

【朱棣刚刚破城,人人都会担心遭到清算。所以赏赐曾经效忠朱允炆、又在战场上和朱棣正面对垒过的李景隆,可以起到稳定人心的作用。

当朱棣把局面稳定下来之后,到永乐二年朱棣对李景隆的态度就变脸了,周王朱橚、刑部尚书、靖难功臣等先后上书说李景隆包藏祸心,朱棣随即削去李景隆的功臣勋号,也不让他上朝面君,只能以国公的爵位赋闲在家。

随后礼部尚书又上疏,说李景隆在家接受家人跪拜,如君臣之礼,大逆不道!这一条就成为压倒李景隆的最后一根稻草,朱棣下令剥夺李景隆的爵位,把他全家软禁在家中,抄没家产。】

【但李景隆虽然惨了点,但活的还挺长,被夺爵之后李景隆曾绝食十日,但却未死。活到了明宣德四年,不仅熬过了朱棣还熬过了大胖。】

————

大明 应天府

李文忠咬牙切齿。

不能怪燕王,谁继位对曾经的对手都是如此对待。

也不能怪周王,是我儿子去抓周王在先,人家得势了肯定要报仇,理所应当。

更不能怪人家靖难功臣,我儿与他们几场大战,不知杀了人家多少同袍,人家报仇也是理所应当。

那只能怪你们这群该死的文官了,削藩是你们提的,让我儿出征是你们提的,打了败仗编排我儿的还是你们,靖难成功了又是你们文官上书报复我儿。

哼,等会散朝我去陛下那里顺几根棍子,我打不死你们!!!

————

大明 建文四年

正在为李景隆编写自己奋不顾身、卧薪尝胆故事的文官们,又接到了主人的新任务。

按照太祖语气写二封圣旨。

一封是让燕王登基的。

另一封是让李景隆忍辱负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