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这个时代的人,接触过数算的人不算少,可精通的未必很多。
更别说连算筹都没有准备,不是真正有本事的人,大概很难脱颖而出。
换个角度来说,真正有能力的人,自然能脱颖而出。
至于完全算不出,鲁达反而觉得不可能。
就算寒门和庶民算不出,那些豪族子弟,多少还是接触过数算的。
君子六艺都不精通,这说出去可很丢人。
本来这些旁系子弟,最大的竞争力度就是实干。
他们得到的家族资源并不多,若不想接受家族的安排,那就只能勤学苦练,改变命运。
果不其然,快的半小时左右,基本就已经交卷,对不对另外说。
当然能在这个时候交卷的,十有八九都是对的。
鲁达能出题,自然知道答案,一眼扫过去,十份里面九份是对的,还有一份过程没错,最后一步算错,有点可惜。
每个人的性格不同,有些人虽然有天纵才华,却有粗心的坏毛病,还怎么都改不了。
不能因为人家粗心,就完全放弃,基本来说要给三次机会。
在一定时间内,连续出现三次粗心带来的问题,那么就没救了。
反过来偶尔才出现一次,那人无完人,总要给予一定的包容。
以上就是说说,本身不需要那么多佐吏,自然是往好的来挑。
就算最后因为性格问题,导致挑不满的,那也宁缺毋滥。
剩下的九份,基本要么才思敏捷,要么学识渊博,再不然就对自己很有自信。
有时候从做事的风格,不难判断一个人的性格和习惯。
看着三天考核基础学识,何尝不是在仔细查看这些人的品德和性格。
就如同现代考核,基础学识之后,基本都要再来一个面试。
半个时辰结束,陆续有人上交试卷,不少都是对的,还有一部分是错的。
至于还在思考的那部分,基本没什么希望了。
鲁达有注意到,不少人都是早就写完,却在仔细演算,属于是比较谨慎的性格。
这种人很适合管钱粮,不过性格缺陷还要看看。
若严谨慎重但贪财好色,那再严谨也没用。
如此下来,近三百人留下五十二人。
问题是术业有专攻,就算不擅数算,也有可能人家擅长农商,甚至治水或者律法。
不管对错,都进入第二轮和第三轮考试,最终择优录取,越是全能越能委以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