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这‘一条鞭法’看似公平,实际上却是在挖大明的根基啊!”
朱标虽贵为太子,但自幼受儒家思想熏陶,心怀仁义,不愿看到百姓受苦,更不愿看到国家动荡。
可如今,他却被夹在百姓与士绅之间,左右为难。
“难道真的要为了维护那些士绅的利益,而牺牲百姓的福祉吗?”
朱标心中满是苦涩。
一旦“一条鞭法”推行,势必会触动那些士绅的利益,甚至会引起他们的强烈反弹。
“可若是不推行新法,长此以往,百姓的负担只会越来越重,最终只会激起民变!”
“不行,我得去问问父皇!”
朱标猛地抬起头。
……
朱元璋正在御书房批阅奏折,见朱标神色凝重地走进来,便放下手中的朱笔,问道:
“标儿,可是有什么烦心事?”
朱标躬身行礼,将少詹事方才的言论和自己的担忧一五一十地告诉了朱元璋。
朱元璋听完,并没有立刻发表意见,而是起身走到窗边,望着远处巍峨的宫殿,沉默不语。
许久,他才缓缓开口道:
“标儿,你可知我为何要微服私访山东?”
朱标一愣,摇了摇头。
朱元璋转过身,眼中闪烁着睿智的光芒:
“这‘一条鞭法’事关重大,朕岂能轻易下结论?朕微服私访,就是为了亲眼看看这新法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朕去见了你十弟,说实话,朕心里,还是有些意想不到。”
朱标闻言,顿时来了精神,连忙问道:“那父皇看到了什么?”
朱元璋沉吟片刻,缓缓说道:
“朕看到,那些贫苦百姓在推行新法后,负担确实减轻了不少,他们的脸上也多了几分笑容。”
“镇还看到,那些原本荒芜的田地,如今也都被开垦出来,种上了庄稼。”
“这说明,‘一条鞭法’确实减轻了百姓的负担,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朱标接话道。
“不错。”朱元璋点了点头,“但我也看到,一些士绅对新法颇有微词,他们认为新法损害了他们的利益,甚至还有人暗中阻挠新法的推行。”
朱标的眉头再次紧锁起来。他明白,朱元璋所说的这些,正是他所担心的。
“标儿,”朱元璋拍了拍朱标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道,“任何改革,都会触动部分人的利益。‘一条鞭法’的推行,必然会遭到一些人的反对,这是不可避免的。”
“那父皇的意思是……”朱标有些迟疑地问道。
朱元璋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道:“你觉得,这天下是属于谁的?”
朱标毫不犹豫地回答道:“自然是属于百姓的!”
“既然如此,咱们就应该以百姓的利益为重!”
朱元璋的语气坚定有力,“‘一条鞭法’虽然触动了部分士绅的利益,但从长远来看,有利于国家的发展,有利于百姓的生活,咱为何不做?”
朱标沉默了。他知道,朱元璋说的是对的,但他心中始终有一丝顾虑。
“父皇,儿臣并非不明白这个道理,只是……”
“只是什么?”
“只是……那些士绅毕竟是我大明的根基,若是他们……”
“标儿!”朱元璋打断了朱标的话,语气严厉地说道,“你记住,这天下的主人,永远是百姓!那些士绅,若是真心为国为民,自然会理解朝廷的苦心。”
“若是他们执迷不悟,一心只顾自己的利益,那便休怪朕不客气!”
朱标心中一凛。
“儿臣明白了!”
……
消息如同春风般,迅速吹遍了大江南北,传到了九省通衢的山东。
此刻,在山东鲁王府,雕梁画栋,富丽堂皇的书房内,却不见一丝读书人的气息。
朱檀正懒洋洋地躺在摇椅上,手里捧着一本画册,看得津津有味。
“殿下,殿下!大喜事,大喜事啊!”
老管家跌跌撞撞地跑了进来,激动得满脸通红,活像一尾刚刚跃出水面的鲤鱼。
“什么事儿啊,慌慌张张的,成何体统?”
朱檀眼皮都没抬一下,漫不经心地说道。
“殿下,京城来信,皇上,皇上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