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你要切记,一定要一丝不苟地,按照云仙长说的去做,要是有什么错漏,导致遵化失守,你罪莫大焉!”
光是孙承宗一个人,崇祯自然不放心。
万一他自作主张,不按“叔父”的计谋去行事,后果不堪设想。
因此,崇祯特意派方正化,去监督。
只要按照叔父说的去执行,哪有不胜的道理?
方正化虽说只是一个小太监。
能见到“叔父”,并且受耳提面命,说明他有这个机缘。
不派他监军,派谁?
“奴婢必定牢记云仙长的吩咐,绝不辜负陛下重托!”
方正化十分惶恐,同时对云逍,充满了感激。
如果不是机缘巧合,跟着万岁爷,一起见到云仙长。
他恐怕是熬上一辈子,也不一定能熬出头。
等大胜之后,他一定要好好重谢云仙长才行。
……!
正如王德化所料的那样。
崇祯的中旨,发出去之后,立即在朝堂上,引起了轩然大波。
问题不仅仅只是因为重新起用孙承宗,重用满桂和赵率教。
也不仅在于罢免三屯营二朱。
而是崇祯这次,越线了!
廷议、内阁票拟、司礼监批红。
这套程序,就是为了限制皇帝的权力。
如今,皇帝直接下发中旨,以后,还有大臣们什么事?
还怎么为自己,争夺利益?
长此以往,朝政到底,由谁说了算?
于是乎。
当天,就有六科给事中集体上书,请求崇祯收回中旨。
崇祯早有预料,直接选择留中不发。
这下子,可就捅到马蜂窝了,直接引起了众怒。
不仅是六科,督察院、六部的官员们,也都纷纷上书劝谏。
送来的奏章,足足装了三大箩筐。
崇祯依然不予理会,看都不看,直接留中。..
于是,大臣们就不客气了。
再次上的奏章中,言辞开始变得犀利、尖锐起来。
每一份奏章,都说的冠冕堂皇,言辞凿凿。
甚至声称,皇帝这样肆意妄为,从此,大明就要国将不国了。
见此,崇祯终于怒了!
他本来,就是个执拗的性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