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田信玄听闻第一军全军覆没,马场信房自杀身亡,当场吐血晕厥,被送回了京都疗养,前线由军师山本勘助进行指挥。
因为第一军覆没、第二军的大溃败,日军总部开始调整战略北条家北条纲成带领12672名北条家士兵去京畿道支援第三军的武田信友,而真田幸隆的第二军这时候也在阵亡7000多人情况下撤到了江原道的高城郡,而第六军的山县昌景因为没有深入则是安全的撤退到了江原道的麟蹄郡
至此日军两线分别为西线第四军(34308人)武田义信率领
东线第二、第五军一统计只有45000人,主帅变成信玄之弟武田信繁
不过此时明军那边也发生了比较大的问题
派遣大军援朝后,两国在进军速度、战力补充、情报、战功等问题上多所争执:朝鲜官员复土心切,一再催促明军进兵,明军将领多半言明粮食欠缺,天候不佳,同时因为战乱情报不明,进兵有所疑虑。同时明军因为将南兵留在平壤,在前线的反而多是北兵,北兵以骑兵为多,根据当时将领所言,明军损失战马多达4000匹,造成骑兵战力的严重匮乏。此外明军也碰到逃兵问题,尤其以辽东兵最为严重,而南兵因为家乡遥远,反而不会脱逃,为了填补空缺,明将多向朝鲜要求朝鲜兵来填补缺额。此外,明将也多次反映朝鲜提供的敌情不明,无法知道要用多少兵力才可以消灭入侵的日军。
张溶则是完全不相信朝鲜的官员,认为他们很容易泄露军机,往往军情只要移咨朝鲜官员,他们一下朝后就会转告亲友,当时朝鲜的风俗也不以泄漏朝政为可耻,反而认为如果不说就是自己没本事,看不起亲友
并且平壤之役南兵先登城墙,但北兵多斩首级;张溶上报明廷后,朝中那些文官防止武将做大竟然多表北兵杀敌之功,而少论南兵先登之功,造成南兵将领与北兵将领之间的隔阂。另一方面,明廷因有女真兵斩杀朝鲜人冒功的传言,特派钦差大臣来朝鲜查证。经略以文人而节制军事,提督要求增兵增饷都需经过经略上呈;
为此朝廷派严世蕃为经略督战自此,严以武人爱说大话,往往上呈不实,例如说在战功上以少报多为由不断诋毁武将;同时朝廷和战议论的影响,认为进军应审慎筹划。
两人公文往来莫衷一是,结果造成明军高层在战略意见上不统一,影响战争指挥:一开始是大将主战而经略不许;后来,当平壤战役后日军后撤时,又变成经略主张急追,大将主张缓进。
朝鲜战争打了快半年,情况完全和武田信玄计划的不一样,虽然想过明军会参战,但对于明军的战力评估还是在倭寇肆虐和支援明朝抗倭时期,但现在为什么明军以多打少是歼灭战,以少打多也能把日军打的溃败。
也许有人问万历时候大明朝鲜的水军不是打的日军找不到北吗,这里怎么没有出现。第一主要还是时期不同,万历时候朝鲜敢战的水军将领也就李舜臣,这时候的李舜臣才是个十几岁的孩子,第二就是这时候的朝鲜水军溃败速度太快,大部分水军不是被摧毁就是被俘虏,基本属于全军覆没状态,而大明水师在不了解朝鲜情况下也不敢随意进军,都停留在了威海卫和抚顺金山卫等待指令。
然而让所有人包括张信都始料未及的是,当年十月从印度而来的葡萄牙佣兵5艘卡拉克大帆船、14艘200-400的盖伦船,外加1500名葡萄牙士兵停靠在了平户,这是武田信玄请来的外援佣兵,很早之前武田信玄就考虑过如果明国水军来了怎样才能最小损失消灭他们,那就是南蛮水军,借着之前佣兵的事情他联系到了澳门的葡萄牙人,之后以50万两白银代价请了葡萄牙人来参战。
葡萄牙人到来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张信耳朵里。这时候张信也比较担心明军怎么对付葡萄牙人,这样规模的葡萄牙舰队换成自己打起来都有点够呛不要说现在的明军了。
十月十三日,葡萄牙舰队并日本水军停靠在了京畿仁川港,还有作为援军的尼子家山中幸甚带的6732人让当地日军加伪军超过了7万人,总军师山本堪助意思是守住现在的战线,并对补给和部队进行调整优化,之后伺机反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