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夕阳下的帝国(四)

又去了五柳先生老家好好祭拜,又去白鹿洞书院捐资助学。

反正这么一路下来让随行的官员都纳闷这个扶桑王到底要干嘛,听闻扶桑王就是个泼皮无赖,不学无术、无君无父的混蛋玩意啊。

这样忙活3天后,张信才被安置在城中大户李氏的家中,这次张信比较确信江西没有他要找的牛人了,这年头江西最牛逼的就是严嵩,到时候路过他老家时候要不要让小太郎他们半夜把严嵩家祖坟给炸了或者泼狗血。

左右看了看自己住的这个李家还是最有名的,这是五代李家的皇族的后代,大宋没有怎么刻意对待他们让李氏在此地成为了一个巨大的家族,不过他们除了壮大家族,也没有做什么为非作歹的事情,张信也没什么心思去整他们

傍晚张信又到了例行遛弯时间,只是这次不是闲的而是热的7月正是最热的时候九江府地段因为附近水汽足,地段在几座山脉中夹着,综合因素导致张信实在待不住只能去外面溜达。府城所在地德化县是一个小县城,因沙河从城中而过,这个县所在镇叫做沙河镇。

张信也是不知不觉走到了沙河边,一股丝丝凉意过来让人心旷神怡,而且他也发现这个江南城市河边的不一样,夜宵摊!

摊主挂上几个灯笼几张小凳子甚至没有凳子,就可以弄出一个小夜宵摊。只是这里的夜宵张信只见过他们的子孙,这类祖宗还没见过。

比如:清汤,他就不知道是什么;

油糍,看着名字和样子他也不知道是什么。

倒是最后看到了自己比较认识的东西,炒米粉。只是当张信点了一盘炒米粉后又不认识了,米粉又粗又大,像桂林米粉却又没那么软弹,吃起来有点辣,有点咸但又很好吃。于是乎张信让护卫把各种各样的小吃都买了一份,凑出一个大桌子和几个妃子一起吃。

茶饼、蒸米粑、炒豆粑、萝卜饼、九江小笼包、修水哨子,最后还有一壶庐山云雾茶,这样一顿比张信吃晚饭还香。

夜宵摊没人喝酒那就不是夜宵摊,随着夜深,附近摊位已经出现了年轻人就着一盘炒粉,喝酒划拳了,一听口音就是淮西子弟,也奇怪淮西人来九江府百年了口音还是没怎么变,不像其他地方语言都被同化了,当然也有没被同化的。(就像云南沐王府那边的人跟九江府的人就能正常对话,这个是现代发现的)

喝酒不打架那也不是夜宵摊,很快几个年轻后生因为划拳吵到了几桌南昌来的客人,就被客人的护卫打了一顿。后生也不生气只是看了几眼就走了,老板这时候赶紧过来劝:刚才那几个是李家的孙辈,他们叫人去了,你们还不赶快走。

这几个南昌客人倒是不急:我们都是卫所的怕他作甚,而且我们这二十多个人都带着刀子呢。

一刻钟后,从河边的三个方向呼啦啦来了很多人,清一色的拿着棍棒。那几个南昌客人也感觉不妙:这得有几百人啊,来者不善走着。

但这哪里能让他们走,几百人直接就冲出去对着他们打,虽然这些人那都是军户,但这些李家子弟传闻是陈友谅的后人,因为陈友谅当年为了证明自己的正统性说自己姓李,为了避货改成了陈姓,陈友谅灭亡后其后人、部属也都留下了跟当地原先的李氏族人合并成了现在九江府庞大的李家(根据了解德化县《现在叫柴桑区》那边几个地方现在还叫大房李家、二房李家、后房李家、xxx李家大队、李家门、李家垄)

随着打架升级一边巡街的差役和官兵也过来劝架,但这些李家子弟哪里管得了这么多,几百人把上百人的差役、兵丁、南昌军户追着打直到追至城门附近被守门守军阻拦才纷纷退去。

等张信看着车回来的李家子弟时候发现没几个受伤的:戚继光的义乌兵也就这样吧,而且义乌兵只是同乡,而这里是同族。。。。。。。

第二天张信叫来了李氏族长和知府谢大人说明自己的意思:昨日我见李家子弟们与官兵发生争斗,对方有刀枪都不怕,而且打起来非常有章法,都不是一窝蜂的冲过去乱打,这事。。。。。

李氏族长:小民李弘德,王爷这么一说我感觉到惭愧呀,李家几房祖宗早年跟随陈友谅打天下,之后又被任命为都城禁军,之后的九江城之战和大明军队那是打的昏天黑地,直到听说陈友谅死了才投降,但老祖们跑明廷报复,于是所有子孙3岁开始就要习武,之后必须参加民壮或者直接去卫所当兵,慢慢有一些人当了军官就回乡正规的训练,加上大家都是五服没出的亲戚,所以虽然是打架,但都是按照军阵去操练的。

张信:这,我有个不情之请,皇上令我父子镇压飞龙军,我本意在江西招募民壮去对付他们,但看到李家子弟后喜爱的不得了,不知道族长能否让家中子弟来我这参军,未来打完了跟我去日本去南洋或者想留在大明军队都可以。

李族长:为国效力义不容辞,三日后请王爷去李家祠堂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