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二十章 道家房中术三

宋吹 花花和尚老道 1078 字 7个月前

自汉武帝废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道家依然能混得风生水起,在上层阶级备受推崇,房中术可以说是起了很大的作用。

古代贵族阶级那腐朽而又堕落的生活,使得这些人都与张安安面临着同样的一个问题,那就是小身板跟不上。

房中术中的御女、养生等内容都符合当时统治阶级追求淫乐,同时又追求益寿延年、长生不老的心理需要,那么这些统治阶级自然也就成为了房中术的忠实拥护者!

房中术的第一个拥护者便是废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汉武大帝,可见汉武大帝废黜百家那完全就是政治需要,身体却很诚实,一头扎进了道家的怀抱。

托名班固的《汉武帝故事》,有如下的流传记载:又起柏梁台以处神君……初,霍去病微时,数自祷于神君。神君乃见其形,自修饰,欲与去病交接。去病不肯,乃责之曰:吾以神君清洁,故斋戒祈祷。今规欲为淫,此非神明也。因绝不复往,神君亦惭。

由此看来,这个「神君」是性学大师,而且好男风,要和霍去病发生同性性行为,但被霍拒绝了。

可是这个「神君」倒颇受汉武帝欢迎。《汉武帝故事》又云:上(武帝)造神君请术,行之有效,大抵不异容成也。神君以道授宛若,亦晓其术,年百余岁,貌有少容。卫太子未败一年,神君亡去。自柏台烧后,神稍衰。

曹操也是一个房中术的信奉者,他热衷于招募方士,「魏时方士,甘陵甘始,庐江有左慈,阳城有郄俭。始能行气导引,慈晓房中之术,俭善辟谷不食,悉号二百岁人。凡如此之徒,武帝皆集之于魏,不使游散。」

曹植也说:「世有方士,吾王悉所招致。」曹操还向方士们学习房中术,甘始、左慈和东郭延年「皆为操所录,问其术而行之」,以宫女做试验品,还「亦得其验」,「行之有效」。

道家的房中术包含许多长生之术,曹操作了一首《步出夏门行·龟虽寿》的诗,其中有「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的名句,看来和他钻研房中术大有关系,但后人研究这首诗时多忽略了这一点。

曹操带头修习房中术,于是邺中的官僚、贵族们纷纷效仿,趋之若鹜。曹丕在《典论》中生动地叙述了当时人们对此如痴如狂的情景:颍川却俭能辟谷,饵伏苓;甘陵甘始名善行气,老有少容;庐江左慈知补导之术;并为军史。初,俭至之所,伏苓价暴贵数倍。……后始来,众人无不鸱视狼顾,呼吸吐纳。……左慈到,又竞受其补导之术,至寺人严峻往从问受,奄竖真无事于斯术也。

在以上这段描述里,说到太监(寺人)也去学房中术,这岂非荒诞至极?其实太监虽丧失了性功能,也许性心理需要仍旧存在,同时,因房中术是一种长生术,与「辟谷」「行气」殊途同归,所以从这个角度去修习,还是可能的。

到了晋朝,宫廷中此风仍不衰,「孝武帝、会嵇王道子及会稀世子元显等东晋当日皇室之中心人物皆为天师道浸淫传染」。直到南朝,王室及宫廷中信奉者仍不乏其人。当然,房中术的流行不仅限于宫廷,当时在民间也有相当大的影响。东汉有个文学家张衡曾写过《同声歌》,以女性第一人称描写男女在新婚之夜的心情,后世评价很高,认为「丽而不淫」,「寄兴高远」,「以喻臣子之事君也」,等等。

这么说吧,连太监这样的群体也成为了房中术的拥护者,历代统治阶级就更不多说,除了极个别异于常人的卫道士之外,几乎都是房中术的拥护者,这也是在中国上层,道家才是主流的最重要原因。

在中国古代,想要在统治阶级上层混得开的道家人物,房中术是必不可少的,刘混康更是其中佼佼者。

在历史上,宋徽宗赵佶便经常向刘混康请教房中术,并且在刘混康的指导下,成为子嗣困难的赵宋帝王中的另类,生育了最多的子女,也由此可见刘混康对于房中术的精通了。

刘混康当即精神抖擞,各种道家术语脱口而出,可惜张安安这位道家师祖对于道家术语是真的一窍不通,一声怒喝:“说人话!”。

刘混康这才及时醒悟,深入浅出地言传身教,直到张安安露出满意的笑容。

以张安安那以前阅片两个g的经验来看,刘混康传授的一些小技巧还是很有操作性的,至于效果嘛,刘混康一再保证绝对有效,只要师祖坚持锻炼,夜御三女而不倒应该是可以的。。。

夜御三女而不倒这句话一入张安安的耳朵,张安安立即笑出了猪声,这才是重点,也是张安安目前迫切需要的。

就在张安安以前所未有罕见的热情向刘混康学习道家房中术的时候,皇城司许虎来了。

许虎在得知张安安出现并赶到无锡县确认之后,便第一时间放飞了信鸽,向东京汇报了这个天大的喜讯。

留守东京的蔡京在得知这一喜讯之后,仰天长呼,立即以最快地速度回了信鸽,请张安安赶紧前往雁门关调停,张安安那两个兄弟就要干起来了,当世除了张安安,没有第二个人有资格去调停了!

张安安也知道该来的终究还是来了。

之前张安安问牛欢喜,为什么张府只有他们父子两个前来,得到的答案是当时张府的其他人都被皇帝带去了雁门关,长公主赵梦月无奈之下只能将牛二与牛欢喜派了出来。

张安安也因此知道了宋辽之间的关系已经紧张成大战一触即发了,这也使得张安安说自己的修行被打断,是因为有一件事只有自己出面才能化解,当时的众人也是深以为然,因为当世能调停辽皇与宋皇的,也只有这位了,而且辽宋之间这次的关系之所以会这么紧张,据说也和这位脱不开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