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电影不再需要按照观众内心的认知,反倒变成了必须要按照导演的思路来行进,才能感受到这部作品独特性的奇特现象。
这是有违背艺术的核心观念的。
所以,这几年我越来越不喜欢年轻导演的作品……这里其实他踩了一脚《必要的杀戮》,认为《必要的杀戮》这个电影拿阿富汗战争来当题材,是纯粹为了得奖而得奖的作品。意思就是很不喜欢导演这么做,偏偏这几年越来越多的导演喜欢用这种方式,把自己的作品扣上人权的帽子来……塑造金身。”
美丽国人喜欢拍种族歧视,喜欢拍性别歧视,喜欢拍个人英雄主义。
欧洲人喜欢拍二战被法西斯迫害,喜欢拍动物保护,喜欢拍女权主义。
亚洲人喜欢拍小人物在大背景下的挣扎,喜欢拍制度对人性的覆灭。
我不是说这些不重要,但为了得奖翻来覆去的炒冷饭,当观众看得都吐了的时候,你所宣扬的东西,反而会起到反效果。
近几年,我们没有了《肖申克的救赎》,没有了《这个杀手不太冷》,没有了《千与千寻》,没有了《辛德勒的名单》。”
我以为世界电影没落了,好在在这一届戛纳上出现了《海滨之城》,出现了这个只有十九岁来自东方的云海·穆。
世界电影还有希望……
和《必要的杀戮》比起来,《海滨之城》的完成度之高,让我这个对世界电影越来越绝望的人产生了一丝获得救赎的想法。
云海·穆是一位年轻的导演,但他的作品却非常成熟。
他的电影里,所有的核心理念,都是在为电影服务。
我知道,这是很多青年导演的习惯。他们看了太多卡梅隆、看了太多诺兰乃至好莱坞的电影,觉得导演在剧组就是唯一的boss。
所以,在没有精进自己的导演技术时,太早的就染上了这种坏毛病。
这也是为什么不听劝的导演在度过新人时期后,就迅速陨落的主要原因。
他们觉得自己能凌驾于电影之上,也正是这种愚蠢的理念葬送掉了他们的天赋,让他们沦为平庸。
但穆不同,他的电影个人风格浓烈,可是核心却是讲好一个故事。
他在这部电影里运用的一切技术,都是为了做好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