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毫不犹豫地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如果是其他事情,他可能不太清楚,但这种涉及国家政策的大事,作为一个皇子,他自然是十分了解的。
“你想得太简单了。”看到朱棣脸上又多了几分自信,甚至有些质疑自己的意思,胡轲哪里受得了这样的气,当即准备给这个年轻人再长长见识。
“朝廷的邸报就是这样写的,小先生再神通广大,还能逆着那些白纸黑字说话吗?”
这些内容是朱棣亲自分析过的。别说朝廷的一份邸报,就连历年来逐步收紧海禁政策的各道圣旨,他也是亲眼看过的。
因此,当胡轲在这件事上提出异议时,朱棣立刻给出了自己的反驳。
“邸报邸报,那玩意儿印出来就是给你们这群不入流的小吏一个通知而已,告诉你这事情就这么定了,今后要跟着朝廷的政策走。而实际上这道命令背后隐藏着多大的问题,那是绝对不可能用你封为真理的白纸黑字写在明面上的。”
看到朱汜这个家伙凭借自己不靠谱的信息来源,竟然还有点得意的样子,胡轲一时没忍住,教训的同时,语气中也难免夹杂着几分嘲讽。
这段文字是一段对话,主要人物有胡轲、朱棣、毛骧和朱标。胡轲在喝酒后,对朱棣提出了质疑,认为朝廷的圣旨并不是完全可信的。朱棣则反驳胡轲,认为他过于自负。胡轲随后解释了朝廷颁布海禁的真正原因,认为这是为了防止东南沿海的世家大族通过海上贸易获得巨大利益,从而拥有和朝廷叫板的权力。朱棣和毛骧听后都陷入了沉思,而朱标则对胡轲的聪明才智表示赞赏,但也意识到他的城府不足以和他的见识相匹配。毛骧请求朱标杀掉胡轲,但朱标认为没有必要,因为胡轲已经快要死了。最后,胡轲在得意之余,又喝了一大杯酒,并对朱棣说了一些讽刺的话。
然而,这一次朱棣的反应却完全出乎了胡轲的意料。尽管朱棣在听到胡轲的结论后立刻陷入了沉思,但在胡轲的酒杯尚未放下之前,朱棣再次开口了。
“海禁之策关系到国家的民生大计,涉及的利益非常广泛,不是先生您在乡间高枕无忧就能看透的。
即使先生您才智过人,但有些事情并不是单靠聪明就能理解的。如果不能全面了解情况,那些看似可靠的结论,实际上只是个人的偏见而已。”
朱棣说这番话时,虽然看上去有些可爱,但他的言辞却像一把把锋利的刀子,直刺胡轲。
这样尖锐的回答让胡轲感到了挑战,同时也对眼前的年轻人产生了不同的看法。
“哎呀,这小子还真不错,看起来并不是表面上那么憨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