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新任人皇

这些世家并非孤例,实际上,他们曾一度主导着帝国的格局,但现在,他们的影响力已经被帝国全面压制,昔日的家族势力几乎荡然无存。

尽管大秦的世族仍然存在,但他们手中的土地已经落入帝国的掌控,不再是阻碍帝国进步的顽石,人才也不再成为帝国前行的束缚。

帝国推行的全民免费教育政策,由赢耀一人独自承担所有的教育投入,他的身影仿佛引领着整个帝国,推动着革新与变革的步伐。

民间对此议论纷纷,有人惊叹于帝国深藏不露的底蕴:“谁能想象,帝国竟握有如此强大的底牌——惊神阵,竟然能抵御甚至消灭千化神境的侵袭。”

他们猜测,正是由于惊神阵的存在,赢耀才敢于无视百家和世族的挑战。

“即便没有九公子,那些策划恐怕也要功亏一篑。”

然而,这些臣子只是看到了表面,未触及事实的核心。

事实上,帝国的惊神阵始终针对的是仙门而非世族,他们的认知仅停留在表象之上。

然而,民众们期待的官方公告终于来临,李斯、宗正和尉缭三位巨头联合发布了始皇的退位诏书,宣布赢耀,帝国的第九皇子,将成为第二代君主,而赢政将退居幕后,成为太上皇。

这个消息一出,帝都的百姓心中如释重负,他们担忧的是其他王子继位会带来动荡。

对于大臣们来说,他们深知赢耀的实力无人能敌,除非赢耀自愿放弃,否则皇位争夺战几乎是不可能撼动他的地位。

掌握军权的赢耀,只需一个念头,就能轻易夺回宝座。

更重要的是,帝国的财政大计皆由赢耀一手操持,其他王子难以承担。

这就是赢耀的自信,他的支持者和既得利益者都无法动摇。

比如惊神阵如今的威力,是经过赢耀改进后的优秀成果,若是原版,恐怕要耗尽帝国的气运才能取胜。

失去气运,就意味着帝国的衰亡,赢政也将难逃一劫。

这场突如其来的战争,如果没有赢耀,秦国将面临灭顶之灾。

赢耀的出现,犹如一道曙光,照亮了大秦的道路,使得原本可能的灭亡命运发生了逆转。

即使取得了胜利,大秦的根基却被削弱,这是个无法弥补的悲剧。

大秦虽胜,却未能保全自身的底蕴,只能成为他人的垫脚石,这是最为悲凉的结局。

在赢耀登基后,他不仅要重新扶植和培育宗室子弟,重建大秦的底蕴,还要面对这巨大损失带来的挑战。

在未来的多元种族冲突中,大秦的生存取决于持续的强盛。

要守护帝国的稳固,唯有不断壮大自身,抵挡外来侵犯。

惊神阵的存在,既是防御的盾牌,也是震慑敌人的利器。

欲颠覆大秦,首要目标便是摧毁惊神阵,其次才是皇室根基。

否则,任何企图撼动大秦的势力都将面临无法逾越的壁垒。

在那璀璨星辰之夜,朝廷的巨头们齐心协力,共同宣告了一个历史性的转折。

他们宣布,明日将是赢耀登基为帝的时刻,其他王子的觊觎将不再可能。

对于整个帝国来说,这无疑是最明智的选择,宗正、李斯、尉缭等辅佐者忙碌而不觉疲倦,全身心投入到筹备工作中,期待着新皇的登基大典。

出人意料的是,赢耀尚未正式册立储君,便直接接过了王位的权杖。

他的顺利登基,离不开先皇嬴政的威望和亲自授权,否则,那些坚持传统观念的大臣们可能会成为阻碍。

这些顽固的保守派,在帝国并非少数。

然而,有了帝国至高无上的圣旨,以及白起、夜和盖聂等人的支持,赢耀的继位已成铁板钉钉。

特别是龙灵的认可,象征着人族气运的归宿,这是无法质疑的事实。

人族的命运如今紧密相连于大秦,因为再也没有第二个帝国能代表他们的存在。

龙灵的认同并非自愿,而是大秦作为人族唯一幸存的国度,它见证了人族在最艰难时刻的统一,以帝国的形式承载着人族的希望。

一旦大秦陨落,伪人祖殿将取代其地位,预示着人族的厄运。

因此,赢耀明白自己的责任重大。

次日,赢耀已全然准备好迎接这一历史性的时刻。

他身着由上等天蚕丝精心编织的龙袍,庄重而威严。

在皇宫的麒麟殿中,面对文武百官的跪拜,他正式步入了皇帝的行列。

坐在龙椅上,赢耀以坚定的语气宣读圣旨,然后开始了他作为新皇的就职演讲:“朕深知,诸卿或感简略,疑虑未消。”

他接着说,“但朕认为,帝王之责不在繁琐,而在国家的兴衰。

朕深信,必能引领大秦,从一个胜利迈向另一个辉煌。”

"有我在,我深信能引领大秦崛起,矗立于多元种族的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