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虽为人皇,却未能成就帝国的辉煌,这对比鲜明,揭示了人族的脆弱。
人族的力量看似薄弱,但一个强大的存在就能轻易将其抹去,这无疑让人痛心。
从繁荣到衰败,再到复兴,人族的历程充满了起伏。
如此强大的种族,不应如此反复沉浮。
面对强敌,人族选择了坚毅抵抗,而非屈服。
有人主张,妥协只会让人类沦为仙门的奴隶,失去主导地位。
但这并非人族所愿,他们宁死也不愿丧失尊严。
“不自由,毋宁死。”
这是他们的铮铮誓言,脊梁挺直,不容折腰。
赢耀坚信,先祖人皇的决策是明智的,只有与敌人硬碰硬,才能赢得生存的机会。
人族的精神应是刚毅不屈,生则傲立,死亦壮烈。
这种决心和意志,是他们屹立世间的关键。
如今,朝廷内部意见一致,统一于赢耀的领导之下。
臣民们深信,在赢耀的引领下,大秦必将崛起,强大无比。
只要借助人族的名义,即使面对仙门,大秦也能调动足以对抗的力量。
虽然与大帝的境界仍有差距,但大秦凭借赢耀的智谋,能在百年的发展期内实现飞跃。
因为赢耀,是一个敢于创新,能塑造未来的领导者。
大秦国民和臣僚的信心正是在这种独特的激励下燃烧起来,他们坚定了必胜的信念。
他的愿景,早在未登基之前就已经清晰可见。
他立志于塑造一个坚韧不屈的大秦王朝,这不仅仅是一个国家的崛起,更是人族精神的砥砺。
他尚未目睹那些被剥夺人族身份、血脉以及天赋的人的真实面貌,因此无法确切地定义和判断他们的行为。
唯有踏入那座象征伪人祖权威的殿堂,才能形成一个鲜明的警示,震慑那些心存背叛的人。
作为人皇,他有权且必须对背叛者施以严厉的裁决,龙灵告知他,这权力可以行使。
于是,他庄重地宣布了自己的立场,然后着手执行这项决定。
此刻的威力尚未显现,是因为尚未遇到真正的背叛者。
只有亲眼所见,才能真正理解背叛者的绝望。
毕竟,人皇废除同胞的先例还未曾在人族中留下。
没有参照,他宁愿选择现实的验证,而非空想。
据龙灵所述,其他种族有过类似的经历,自此之后,背叛者鲜少再出现。
受龙灵的鼓动,他决定试一试,看看这一举措是否能有效抑制背叛。
如果真能奏效,他愿意继续运用这种权力,那种掌控感让他心生快意。
对于那些不愿意忠于人族的,他毫不留情,选择彻底剥离他们的身份,让所有人都明白背叛的代价。
他坚信,如果对现状不满,可以选择重生,只要达到化神境界,就能选择新的种族,夺舍重生。
然而,对于那些虚伪的人,他不会有任何怜悯,他们的存在只会污染人族的纯净。
他颁布命令,令诸葛亮、李斯、王绾和宗正共同主持樗里子的国葬,因为他的牺牲,对大秦来说意义重大。
在他眼中,樗里子理应得到这样的荣誉,他的牺牲应当得到国家的最高礼遇。
国葬仪式将在他归来后举行,以此告慰他的英魂。
临行前,他渴望再见胡亥一面,尽管胡亥已与冯去疾、甘恒等叛乱分子一同,在中午的严惩中走向终结。
这一天,上午即位,中午便执行了对帝国的清洗,这是嬴政铁腕治国的体现,无丝毫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