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三章 钱还是钱吗?

更何况,人心本就贪婪,商贾本就逐利。

有着明钢商会和金陵煤业这两个金字招牌,朱允熥这孙子想要多少钱有多少钱!

老朱在搞明白大孙的银钱来路后,对他征兵之事就不放在心上了。

他对于大孙还是放心的。

朱允熥若真想造反,去年借助天花之事就可以逼迫自己退位,哪用得着等到今天?

只是对于大孙一下子就征兵两万有点打憷,这孙子的步子迈得太大了吧?

老朱隔三岔五的跟朱允熥提了几次,见朱允熥还在跟自己玩装傻充愣的那一套,他也就懒得管了。

只是嘱咐锦衣卫,务必要密切盯着。

朱值也领了一个征兵的差事,还是朱允熥亲自给他指定的方向——义乌。

朱值在来义乌之前,对义乌完全没有印象,甚至都不知道这地方是大明的府县。

对于大明亲王的到来,义乌知县王体仁给予了无微不至地照顾,不仅一大早就跑到十里外迎接,更是早就命人将县衙打扫干净,用来招待辽王殿下。

朱值虽然贵为皇子,但在吃穿用度上却并不娇惯,属于那种给什么吃什么,自己从护城河里抓几个蛤蟆,烤得外嫩里焦也能吃得津津有味。

但他倒也没有自虐倾向,见到有好房子住,好东西吃,还是非常开心的。

朱值住进县衙后,当天就在全县张贴了征兵的告示。

第二天,更是命人将义务县的里长、乡长叫到县衙,跟他们讲解征兵的条件和数量。

“孤这次是奉皇太孙之命来招募海军!”

“首先最要紧的就是能吃苦耐劳!”

“第二条,要服从法纪!”

“第三条,不怕死!”

“第四条,给钱,只要被选上,一个月一两银子的饷银,打仗的时候翻倍,打了胜仗还有额外的赏赐!”

朱值说到这儿的时候,突然有一个里长打断了他的话,问了一个他从没想过的问题。

“敢问贵人,若是倒霉战死了咋算?”

朱值听到这个问题,眉头当即皱起。

他大侄子没跟他说过这事,他也不知道大明战死士兵的抚恤是多少。

然而,还没等他开口呢,边上就有个老头不屑地撇了撇嘴。

“还能咋算?”

“战死的当然算自己倒霉喽,你还指望朝廷赔你银子哟!”

那个问话的里长闻言,脸上的神色一暗,叹了口气就不再搭话了。

朱值见状赶忙伸出五根手指。

“有抚恤!”

“若是不幸战死,皇太孙赔你们五十两银子!”

朱值这话一出,所有在场的里长、乡长都傻眼了,满脸不可置信地问道。

“贵人,您不是骗人吧,朝廷真能拿出五十两银子赔给俺们?”

“该不会朝廷赔了五十两,到了俺们手里就变五两吧?”

“俺兄弟当年跟着吴王去打仗,死在战场上总共就给了十两银子,买头牛还不够哩。”

朱值见众人不信,当即指天发誓道。

“孤刚刚说得很清楚,是皇太孙赔钱,不是朝廷赔钱!”

“抚恤银子不走朝廷的公账,走皇太孙的私账!”

“皇太孙要在每个县都开办一个钱庄,一个供销社,现在还没开到你们这儿,等以后开到了你们就知道了。”

“到时候,真有家里不幸战死之人,银钱直接通过邮局、供销社、银行等店铺送到你们手上!”

“说好五十两就五十两,一文钱都不带少的!”

这时候有个见多识广的人开口了。

“供销社这东西俺知道,俺上个月去府城的时候看到过,那里边啥东西都有得卖,还收粮食、鸡子、活鸡、活鸭啥的哩!”

“不像官府收粮的时候那么麻烦,只要你粮食干净,没往里掺砂石,就按照成色定价。”

“收粮的时候也不像官府的人那般难缠,非得在斗上踹几脚,把粮食踹洒了。而是平了一斗就给钱,一斗一算账,公平得很哩!”

“俺家兄弟为了给闺女凑嫁妆,卖了两担粮食,外加三只老母鸡,总共换了一千三百文!”

周围的乡长、里长一开始只当听个笑话,可听到最后这句集体红了眼睛。

“啥?”

“一千三百文?”

“粮食多少钱一担卖的,母鸡算多少钱一只?”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粮食不算贵,一担折银钱五百六十文,一只鸡折银钱六十文。”

“不过这只是他们的收购价,你要是从他们手里买就贵哩,一只鸡要加价二十文哩。”

众人听到这话,无不暗暗盘算。

如果这些东西卖给村里的富户,估计能卖到八百文都算多说了。

然而,卖给那什么供销社,竟然能多卖出五百文,这可真是意外之喜。

先不管这兵当不当,这供销社可是个好东西。

事实上,这也是朱允熥主推供销社的原因。

因为按照高明等人的说法,对百姓盘剥最狠的从来不是官府,而是村里的富户乡绅。

百姓平时用钱,只能拿粮食找他们兑换。他们就借此压低价格,用极低的价格从百姓手里收粮,收鸡鸭鹅、牲畜等。

然后,转手高价卖给城里的粮商,或者他们自家就是开粮店的,转手卖给城里需要买粮的百姓。

这样里外一倒手,他们就平白多了几成利。

一旦朱允熥想推行一条鞭法,最大的障碍就是老百姓手里没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