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良微微一笑,说:“俗话说得好,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武王因为有直言敢谏的臣子而昌盛,殷纣因为听不进忠言而灭亡。您要是不嫌弃我直言不讳,那我就斗胆说几句。”
商君点头:“你说吧,我就喜欢听真话。”
赵良清了清嗓子,开始他的长篇大论:“那五羖大夫啊,原本是荆国的一个乡巴佬,听说秦穆公贤明,就想去投奔他。可惜身上没钱,只好把自己卖给秦国的客人当仆人,穿着粗布衣服给人家放牛。就这样过了一年,秦穆公才发现他,从牛口之下提拔到百姓之上,成了秦国的宰相。他当宰相六七年间,东伐郑国,三次扶持晋国国君上位,还救了荆国的一场大祸。他发布政令,连巴国都来进贡;他施行德政,连八方的蛮族都来归服。就连由余这样的贤才,都主动来求见。五羖大夫治理秦国,从不贪图享受,劳累也不坐车,热天也不打伞,出行不坐车马,不带兵器,把功名藏在府库里,把德行留给后世。他死后,秦国男女老少都为他流泪,连小孩子都不唱歌了,连舂米的人都不敲杵了。这就是五羖大夫的德行啊!
再看看您呢,您见秦王,是靠嬖人景监引荐的,这名声可不好听。您治理秦国,不关心百姓疾苦,只知道大搞建设,这也不是真功夫。您还残害太子的师傅,用严刑峻法来残害百姓,这可是积怨招祸啊。教育百姓要深入人心,比命令还重要。可您呢,整天搞些形式主义的东西,这也不是教育的真谛。您还自称寡人,天天找秦国的贵公子的茬。诗经上说:‘老鼠都有个形体,人却没有礼仪,人要是没了礼仪,那还不如早点去死。’照这样下去,您这寿命可长不了。
那公子虔已经闭门不出八年了,您又杀了祝懽,给公孙贾脸上刺了字。诗经上说:‘得人者兴,失人者崩。’您这些做法,可都是失人心的啊。您出门的时候,后面跟着十几辆车,车上都是全副武装的士兵,您还挑那些力气大、肋骨并排的人当您的车夫,拿着长矛、戟的人都在车边跟着跑。要是这些东西不齐全,您就不出门。可书上说:‘恃德者昌,恃力者亡。’您这危险得跟朝露一样,还想延年益寿?我看您还是把商於那十五个城邑还回去吧,回乡下去种种地,劝秦王多重视那些有才能的人,多照顾老人和孤儿,尊敬父兄,按功劳排序,尊重有德之人。这样您或许还能少些麻烦。可您要是还贪图商於的富饶,宠爱秦国的教育,积累百姓的怨恨,那秦王一旦不再需要您这些宾客,那秦国要收拾您,可就容易得很了。您这亡国之日,可就在眼前了。”
商君听完赵良的话,脸上闪过一丝不悦,但很快就恢复了平静。他沉默片刻,似乎在消化赵良的这番话,然后缓缓开口:“赵兄之言,我虽不能全然接受,但亦深知其中道理。然,我既有今日之地位,自当尽我所能,为秦国谋福祉。至于未来如何,且待时间来证明。”
赵良见商君如此回答,心知再劝也是徒劳,便不再多言。他站起身,向商君行了一礼,道:“既如此,我便不再多言。愿君好自为之,保重身体。”
商君也站起身,回礼道:“多谢赵兄良言,我必铭记在心。”
两人就此别过,赵良转身离去,心中却不禁为商君的未来担忧。而商君则望着赵良的背影,陷入了沉思。他知道,自己虽为秦国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也得罪了不少人,未来的路,只怕不会那么平坦。然而,他既已选择了这条路,便只能坚定地走下去,无论前方有多少艰难险阻。
话说秦孝公离世后,太子即位,那些公子虔的党羽们就像闻到了血腥味的鲨鱼,纷纷告发商君要造反。于是乎,秦国的小吏们就像打了鸡血一样,四处搜捕商君。商君呢,一看形势不妙,撒丫子就跑,跑到了关下,想找个客栈住下。
客栈老板一看这陌生人,也不认识,就按照商君自己定的法律来:“哎,客人,我们这儿有规定,没身份证明的不能住店,违者得受罚哦。”商君一听,心里那个郁闷啊,长叹一声:“唉,我定的这法律,没想到有一天会坑到自己头上啊!”
没法子,商君只能继续跑路,想去魏国避避风头。可魏国的人恨他骗了他们公子卬,还打败了他们的军队,坚决不收留他。商君心想:“我堂堂商君,居然成了丧家之犬,这世道真是变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没办法,商君只能另寻他路。魏国的人又说了:“商君可是秦国的罪人,秦国这么强大,他这罪人还敢跑到我们魏国来,绝对不能让他进来!”于是,魏国的人就把商君送回了秦国。
商君回到秦国后,也没闲着,直接跑回了自己的封地商邑,召集了一群小弟,发兵攻打郑国。秦国一看这形势,怒了:“好啊,你小子还敢造反!”于是发兵攻打商君,最后在郑国的黾池把商君给杀了。秦惠王为了震慑那些有造反心的人,还把商君的尸体给车裂了,并告示天下:“看谁还敢像商鞅这样造反!”然后顺便把商君的家也给灭了。
太史公在评价商君时说:“这货就是个刻薄的人。他一开始想靠着自己的帝王之术来讨好秦孝公,满嘴跑火车,其实心里没点数。而且他靠着嬖臣上位,得势之后呢,又残害公子虔,欺骗魏将卬,还不听赵良的劝告,这也足以说明他是个没情没义的人。我读过商君的书,发现他的行为和书中的理论还挺像的。最后落得个在秦国臭名昭着的下场,也是活该啊!”
至于卫鞅这家伙入秦的故事,其实也挺有意思的。他靠着景监这个嬖臣的引荐,才得以接近秦孝公。可惜啊,他的王道思想没得到采纳,倒是他的霸道之术让秦孝公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