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心里清楚,只要俞老夫人点头,这事儿就成了大半。
俞老夫人多番思量,还是觉得有必要做这件事,多两个人也能多些机会。
然而,俞修还是拒了,只言:“孙儿一心向学,眼下正处于关键时期,科举之路漫漫,实不敢有丝毫懈怠。”
“读书固然重要,可子嗣之事也刻不容缓。”俞老夫人的语气有些急切:“你看看你父亲那一辈,你父亲只你一个子嗣,我怎能不急?”
俞修神色恭敬,却语气坚决:“祖母,孙儿以为,读书与子嗣,两者同样重要。但此时若沉迷于儿女情长,大肆收纳通房,难免会分散精力,误了读书大业。‘业精于勤,荒于嬉’,孙儿不想因一时之欢,荒废了学业,辜负了祖母的期望。”
他向前走了一步,拱手道:“孙儿斗胆反问祖母,若因沉溺于男女之事,导致学业无成,日后又如何能肩负起家族重任?”
俞老夫人听了这话,一时语塞,不过让他提两个通房,他竟这许多说辞。
老夫人心中虽有不满,但也不得不承认俞修所言有理。
她靠在椅背上,沉默片刻,缓缓开口:“修儿,你能有这般志向,祖母自然欣慰。只是这子嗣之事,也不能一味拖延。”
俞修再次欠身行礼,态度依旧恭谨:“孙儿并非要拖延,只是觉得有九娘和芜菁足矣,‘少则得,多则惑’,于孙儿而言,人多未必是福。”
俞老夫人听后,眉头已然皱起,不自觉便想到四子的一屋子通房和妾室。
只觉都不中用。
尤妈妈失望至极,多番努力,偏十二公子就是不肯。
如此,她也只好放弃,早些为絮娘寻个好婆家,免得年岁拖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