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0章 这样吧,我买下来了

之所以会被淘汰。

第一个原因,是因为纸张或者绢布质量的问题,硬笔很容易在写的时候就把纸张给戳破,毕竟纸不是什么便宜的东西。

第二个原因,就是因为费事。

制作一杆木笔、竹笔是很费事的一件事——不是削尖了就能用,那样写不出来一两个字就要重新蘸上墨汁。

而是要有一定的储墨的功能,至少能写出来一句完整的话。

但在竹子或者木头上,制作出这样的功能就比较费事了——偏偏这么做出来的东西还很不耐用,比较勤的话,稍微用上一两个月就会坏掉。

和一根至少能用上几年的毛笔相比,就显得很是费事。

所以毛笔也就渐渐的取代了硬笔。

这篇文章造出来的钢笔,或者确切地说,应该唤它做铜笔,是用铜做出来的,和竹笔的结构差不多。

而且还用橡胶做了一个墨囊出来,只是捏一下,就能让墨囊灌上大半管墨汁。

一管墨囊,就能写上数百个字。

这篇文章写的很精彩。

可尹煊还是稍微有些失落——这篇文章,也只写了钢笔如何制作的过程,明明都发现了“虹吸效应”,偏偏没有文字去阐述其中的原因。

算了,不能强求。

能够把钢笔给弄出来,就已经是一个很大的突破了。

一名读书人胆颤心惊地站在尹煊身边,双手不知该放在哪比较好,他连同福学社的学生都算不上。

读书也算不上聪慧,研究数学、物理这些东西,也比不上其他人。

唯独就是一手字写得不错,但也并非是他天赋异禀,而是勤学苦练——王羲之有一个洗墨池,他也差不多。

但他和王羲之不同的,就是他穷。

一锭墨汁,对他来说,都是极其宝贵的存在,洗剩下来的那些墨汁,就很让他心疼了,以前都是把墨汁收集起来,晒干了后再次利用。

但这样的利用率还是太低了。

每次都要这么折腾一回——水也是要钱的,难不成要指望他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读书人,亲自去城渠、甚至是城外打水?

不会吧、不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