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开始改革的第一次早朝(1)

他知道,朱元璋的心思不会那么简单,这军校的设立或许不仅仅是为了给淮西子弟提供机会,更是为了选拔出真正优秀的军事人才,巩固大明的江山。

这时,一位浙东官员有些颤巍巍的站了出来,拱手说道:“陛下,臣赞同魏国公关于军校不看家世背景的提议。”

“但臣担心,若没有一套公正合理的选拔标准,恐怕难以保证选拔出的学员都是真正的人才。”

徐达看了看这位官员,点头说道:“这位大人所言极是。”

他转身面向朱元璋,“陛下,臣在制定军校章程时,已经考虑到了这一点。”

“我们会设立严格的选拔标准,包括身体素质测试、军事理论考核、品德评估等多个方面,确保选拔过程公正透明,选拔出的学员都是精英中的精英。”

朱元璋微微点头,说道:“嗯,魏国公考虑得很周全。”

随后扫视所有大臣“可还有什么异议?若没有,此事就这么定了。”

朝堂上一片寂静,无人再敢提出反对意见。

朱元璋见状,满意地说道:“既然如此,魏国公,你即刻着手筹备军校相关事宜,务必在最短时间内让军校步入正轨。”

徐达再次抱拳,坚定地说:“臣遵旨!臣定当竭尽全力,早日建成军校,为我大明培养出一批能征善战的栋梁之材。”

朱元璋微微颔首,随后说道:“继续奏事。”

紧接着,还未等六部官员有所动作,刘伯温便立刻向前迈出一步,朗声道:“陛下,臣就宝钞相关事宜,以及银行成立之事,有本奏报。”

言罢,他从袖中掏出两份精心撰写的奏本,同时拿出几张印制精美、上面印有百姓劳作场景与壮丽山河图案的宝钞。

一并呈递给身旁的太监,太监恭敬地接过,随即将其转呈给朱元璋。

此言一出,所有大臣都是微微一愣,脸上露出惊讶与好奇之色,没想到今日的早朝竟会接连出现如此多至关重要的议题。

而且,在他们固有的认知里,宝钞他们自是熟悉不过,但对于刘伯温口中陡然冒出来的 “银行” 一词,却感到格外陌生。

于是,大臣们不禁纷纷交头接耳,小声地议论起来,朝堂上顿时响起一阵细碎的低语声。

朱元璋接过奏本和宝钞,目光迅速扫过奏本内容,又仔细端详了一番宝钞,而后微微点头,说道:“先讲讲宝钞之事,再说说这成立银行究竟有何作用。”

刘伯温微微躬身,神色严肃地说道:“陛下,如今宝钞在我大明广泛流通,极大地方便了百姓的交易往来,对国家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然而,臣在近日的调研中发现,宝钞存在一些弊端。”

“宝钞的防伪技术不足,市面上已出现了不少伪造的宝钞,这不仅损害了百姓的利益,也扰乱了正常的经济秩序。”

“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难题,臣召集了一众能工巧匠,经多方钻研,成功制作出用于印制宝钞的特殊纸张和颜料。”

“采用这些特殊材料印制宝钞后,伪造宝钞的难度将大幅提升,如此,便能切实有效地遏制假钞肆意泛滥的不良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