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神情中满是感慨,长叹一声:“是啊,有时候咱都不禁感慨,这上天是不是有意安排老四上位,来拯救大明的江山。”
“朱允炆那孩子,实在难当大任。”
朱标微微点头,一脸地无奈:“没错,就说他的官制改革,完全就是流于形式,只是换个名头罢了,实际上毫无用处,纯粹是白白折腾。”
“他竟然妄图恢复井田制,这想法完全不切实际,最终搞得民不聊生,怨声载道。”
朱元璋皱着眉,满脸恼怒:“宽刑省狱本是好事,可他倒好,竟然大赦天下,连元朝余孽、民间组织残余和贪官污吏都放了,这不是养虎为患吗?”
朱标接吐槽:“军事上,撤掉北方卫所,简直糊涂!北方门户大开,拿什么防蒙元?”
“还有那恢复荐举制,没了科举的公平公正,举荐全凭人情关系,这样能选出什么真正的人才?纯粹是瞎搞!”
朱元璋重重叹了口气:“文化教育上,撤掉科举南北榜,又关掉北方官办学堂,北方士子心寒,南北矛盾加剧,以后北方士子谁还肯为朝廷效力?”
朱标神色凝重:“税收政策也是乱得一塌糊涂,减了税却没有控制好开支,江南地区税收更是混乱不堪,导致财政入不敷出。”
“地方上,新政推行不力,削藩又搞得人心惶惶,治安状况急剧恶化,流民数量不断增多,官员腐败现象愈发严重,朝廷都快要失去对地方的掌控了。”
李奥调侃道:“你俩好好说说削藩这事,这可是他在位期间的一件大事。”
李奥这话一出,朱元璋和朱标顿时都沉默了。
片刻后,朱元璋幽幽道:“如果历史上的咱和标儿,在蓝玉封侯开始,就已经有了削藩的想法呢?”
“而且历史记载,朱允炆常年跟着咱学习,说不定或多或少察觉到了咱有削藩的心思。”
朱标眼中闪过一丝思索,缓缓说道:“按照那时的局势,藩王势力盘根错节,贸然削藩,恐生大乱。”
“可能我们本想着借助蓝玉的力量,先在朝堂和军中树立起一股能与藩王抗衡的势力,再徐徐图之。”
朱标无奈地摇了摇头,眼中满是遗憾,“可谁能想到,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
朱元璋的脸上满是无奈,“历史上的标儿突然离世,让一切都乱了套。”
“朱允炆那孩子,终究是没经历过这些权谋争斗的大风大浪,做事太急于求成了。”
李奥一脸好奇,赶忙追问道:“如果按照你们原本历史上的计划,究竟该怎么削藩?”
朱元璋陷入沉思,片刻后缓缓说道:“或许是在咱百年之后,由标儿出面,逐步削弱藩王的兵权。”
“将他们手中掌控的军队,一点一点地收归朝廷。”
“这样一来,藩王没了兵权这个最有力的依仗,自然就难以兴风作浪。”
朱标在一旁补充道:“同时,我可能还有在经济上对藩王进行限制,把控他们的财源,让他们没有足够的财力来支撑谋反。”
李奥接着又问:“那蓝玉在这整个削藩计划中,又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