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参观

张苍带领浮丘公参观大秦的印刷工坊,亲眼看书是如何印出来的,从蜡纸到石版印刷,到正在尝试的铜板印刷,浮丘公看到洁白的纸张和喷着墨香的装订书籍,赞叹不已,几万字的一本书,握在手里轻飘飘的,这不比木简轻松的多?

“一生所着,一个小小的包袱就能背着行走天下!”浮丘公赞叹不已!

“更方便的是,带上这养一本白册子,带一块墨碇和一块砚台一支蒙恬笔,也就能行走天下,走到哪里写到哪里了!”张苍笑呵呵。

大体上是张诚提出了纸张的概念,张诚和欧冶子渊分别在张村和咸阳两地,共同完善了纸张的制造技术,轻薄洁白的纸张,完全改变了学者的工作环境和习惯。

张苍带领浮丘公参观印刷厂的时候,张诚已经带着赵三球参观整个巩邑了。

张村工坊迁往巩邑,对张村是一次失血式的大分裂,随着研究院的核心部门和张诚本人迁居巩邑,理工科学研究和实践的重心就南迁。张村相对于巩邑,发展速度已经开始放慢。

尤其是几次大型军事行动,蒙恬南征西征,韩信东征,涉及到军工的一些项目,都是放在巩邑进行的,张村完全没有享受到军事行动带来的红利。

赵三球曾经也是张村工业体系的重要组成,张村校办工厂本就是一个充满创新的试验厂,无数张村的领先科技,都是在校办工厂进行测试,然后放大样孵化成工坊的,这曾经是张村一项非常有效的传统。

“很多项目我都不太了解了……”赵三球低声说。

“所以你应该多出来走走,到这面看看,张村和巩邑虽然相隔千里,但这并不是让两地分开的理由。两个基地要多多互动。才好。”

赵三球看到灯泡厂、橡胶厂的运营。这两个厂的早期概念,赵三球也是知道的,但是两座厂都已经放大和发展了无数倍,已经不是在张村时期那样的小工坊,而是变成了占地广阔的厂区。

甚至张妈妈的胶鞋厂,赵三球在这里看到鞋厂聘雇了无数巩邑洛阳的女工,每个人在生产线上按部就班的工作。

“和你家当年那个泥叫作坊很像……”赵三球说。

胶鞋的生产线和泥叫的生产线却有几分相似之处。

“如果张村引进这个,或可以给女子们多一份生计?”赵三球不确定的说,这次技术体验之旅,赵三球的心思依旧都放在给养蜂业衰退,空出来的那些女性就业机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