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三分半

于鸿儒这样的牛人,在巩邑二院还有很多。二院汇聚了这个时代最杰出的工程师团队和科学家团队。在人才密集度上,只有荟萃了各行业大匠的寺工可以相提并论。

寺工的工程师工作经验更丰富,而二院的工程师更年轻、理论素质更高。

在已知产品领域,寺工的匠师们技艺精湛。但是二院的工程师们可以根据一份简单的设计要求,创造出很多人们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产品。

火箭所用的陀螺仪就是如此。

机械陀螺仪是一种三轴结构设备,XYZ三个轴互相垂直,并且通过重力作用,令陀螺仪中心部件始终保持平衡。

这种三轴结构的设施,在大秦时代已经有类似原理的东西,就是贵人使用的香熏球。点燃的熏香装在这个香熏球中心半球中,可以保证无论怎样旋转,炭火和熏香永远不会翻倒。确保贵人享受熏香的同时,身上不会起火。

香熏球只是利用了三轴结构和重力的平衡,而机械陀螺仪要同时实现对飞行姿态进行控制。虽然也是三轴结构,但要求精度更高、结构更复杂。

就原理而言,寺工的匠人并不难理解陀螺仪的原理。但是需要用陀螺仪来操控和校正火箭的尾翼,以确保火箭能准确抵达目标。

在没有集成电路和逻辑电路的时代,这种纯机械结构的自动操控能力,一样能让火箭轨迹和目标偏差不大。

陀螺仪提供惯性制导,燃气舵实现在飞行过程中的姿态和方向校正。除了陀螺仪要精准、机械控制系统要精密之外,负责发射的工程师还要具有极强大的数学能力,能够在发射前精确设定各种发射要素。

事实证明,只要目标清晰,哪怕缺少一种两种关键技术(此处指的是计算机和集成电路技术),工程师们总能找到替代方案。

沉重的陀螺仪终究还是在韩七虎的带领下,最终设计完成。包括火箭姿态控制系统,也大差不差的完成了设计。

在实际模拟中,这一系统通过了二院各个学科的苛刻验证。

发动机系统是张诚亲自设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