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祸福相依

陈夫人心疼,可知道小小的陈彻必须学会生存的本领。

就这样,在春暖花开的那一天,陈彻挑着一担柴禾走进县城,没过一刻钟,这担柴禾卖了二十文钱。

义陵县人怜惜陈彻,知其砍柴卖柴,遇到挑着柴禾进城的陈彻,不管用不用一定掏钱买下。

这时的陈彻牌柴禾属于怜惜型,三年后终于成为了品牌型,陈彻牌的柴禾长短一齐、粗细一致,而且十分干燥,尽情燃烧之后留下一堆白灰,是义陵县大厨和妇女们最喜欢的柴禾。

陈彻牌柴禾在义陵县竖起了招牌,可他每天只卖一百斤柴禾,得五十文钱。

别人不解他的行为,询问这里的玄机,他回道:“无他、适可而止方能得福。”

众人感叹,老人再说:“此子将来必然大富大贵。”

而其他樵夫对陈彻充满好感,他不会影响大家的生计。

可他们不知陈彻每天只卖一百斤柴禾的真正原因。

他砍伐的树木全是枯树,还要清除腐烂的根须,将仍有生命力的根须重新埋入土中。

奇怪的是,经他这么操作的根须竟然全部成活了,而他也不断地往山里走去。

更奇怪的是他每天都能找到一棵枯树,留下自家所用的边角余料,捆成一捆的柴禾正好一百余斤。

他知足,每天进项五十文铜钱可以了。

母亲的病情稳定了,二亩地的产出维持生计没有问题,他是种地砍柴小能手。

他每天都很忙,内吸一口长春气、外练云手十三式成为每天的必修课,有点时间有点钱还要修缮祖屋。

陈正庭从未放弃维护祖屋,每年的修缮是必须的,可奇怪的是,娘俩回到祖屋后,却发现处处需要修缮。

陈彻自己动手,先修缮好母亲的房间,第二步就是修缮地窖,这座地窖竟然有三分之一的墙面塌了。

地窖是必须要修的,它是储存蔬菜的仓库。

没钱的陈彻只能自己动手,从五月挖到了七月,清除了地窖里的泥土,在墙壁上的一个窟窿里发现一方木匣。

木匣已经腐烂,匣里装着一本方方正正的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