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重返宁远

131、重返宁远

朱信听说袁崇焕近期就会上任,心想算起来这日子,这和历史上记载的时间,虽然推迟一点儿,但也差不了多少时间。

“感觉悲剧就要上演了!”朱信苦笑道。

大明就好像是一辆沿着下坡奔向悬崖的马车,所有最终的目的地,都指向着一个万劫不复的灭亡终点。

“对了,我之前让你提醒过毕大人,四川湖广十三营因为欠饷,恐怕会在张正朝和张思顺蛊惑怂恿之下发生兵变,这事情毕大人没忘吧?”朱信关心问道。

如果袁崇焕准备走马上任,按照历史记载,震惊朝野的宁远兵变也快发生了。

“那些南军的兄弟,目前为止,并无异常。只是,最近张正朝和张思顺,倒是挺活跃的,野猪林一战,他们就曾经要请战出兵,可毕大人为了及时驰援,只让广宁后屯卫就近增援。不过,你的提醒,毕大人已经知晓,并多次向朝廷索要拖欠的军饷,可惜户部和兵部多番推诿,那些上官们屡次推脱,毕大人眼下也是十分头疼。只好多方筹措,由巡抚衙门先垫付了两万两军饷。再说了,没证没据,又岂能轻易怀疑人家!”武大勇笑道。

其实这些外省驻军,与待遇优渥的关宁铁骑甚至辽东卫军相比,面对辽东如此恶劣的环境与待遇上的差距,心态上难免有些失衡。而微薄的军饷,是唯一能够维系军队士气的关键,如果连军饷都一直拖欠不发,不造反才怪。

毕自肃当然也多次上奏疏到朝廷里头讨要军饷,可朝廷就是说没钱,还说拖一拖再说。等过了一段时间,毕自肃又继续追索,结果朝廷还是回复了同样的措词——拖一拖再说,要钱没钱。

这一来二去,几个月下来,就已经拖欠了足足八十万两军饷,毕自肃垫付的两万两军饷,与其相比,根本就是杯水车薪。要不是朱信悄悄提醒,恐怕他连两万两都不会前去筹措。

“反正,爱信不信吧!我也算对得起毕大人了。对了,你回去的时候,替我带些上好的野山参给毕大人,让他多注意身体。”朱信笑笑,对于这些事情,他又不能透露太多,他能做到的事情,也就只能是这样了。

等送走武大勇之后,团山堡立即张灯结彩起来,全城庆贺朱信的又一次高升。

朱信也不吝啬,杀鸡宰羊,买酒买肉,直接在官厅摆开宴席,路过的官员士兵百姓,只要有空,都能一起坐下吃吃喝喝,好不欢快。

至于毕自肃托武大勇对朱信的的叮嘱,什么“打磨心性,勿要过于狂悖”,朱信早就扔在了九霄云外。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什么狗屁心性和狂悖,滚一边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