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9章 吴下三冯

关于教育这事情,他已经被朱信点名批评了,好在,在此之前,他已经想尽办法招揽了一批名士前来。

“都有谁?”朱信顿时来了兴趣。

朱信努力回想着,在明末清初的这段时间里,堪称为名士的文人墨客究竟有哪些。

最为出名,也给世人留下千古谈资的,恐怕最为着名的,肯定要数“明末四公子”了。

这四位,分别就是陈贞慧、方以智、冒辟疆、侯方域。

他们是明末复社的四位骨干,均为风流名士。

其中,四人当中,以陈贞慧骨气最高,与吴应箕一同起草声讨阮大铖的《留都防乱檄》,慷慨激昂,掷地有声。

而方以智则是学问家,也是遗民,最后自沉于惶恐滩,余英时有《方以智晚节考》,精致详尽。

冒辟疆是天生情种也是才子,因与秦淮八艳之一董小宛的爱情故事而最为人知,是明末清初文学家、书法家,明亡之后,他并不仕清,而是在居处建造有朴巢、水绘园、深翠山房等名胜,池沼亭馆,景致引人,交游四方名士。

至于侯方域,则和同为秦淮八艳之一的李香君相好,他年轻时写给阮大铖的书信《癸未去金陵日与阮光禄书》,其文犀利如干将莫邪,传之后世。他后来参加了清朝科举,被孔尚任在《桃花扇》中“扇了一耳光”,不过总的来说气节还是保住了。

可朱信又细细推算,这四位当中,也就只有陈贞慧如今的年纪恰好是二十多岁风华正茂之时,还没能像后来一样成为一代大家。

按照如今士林的看法,这陈贞慧如今不过是一位落地学子,不足挂齿的毛头小子。

至于其他几位,如今恐怕也只是几岁的毛头小子。

“有三位,恰好是三兄弟,号称吴下三冯。我见他们,的确有两把刷子,干事精炼,就收留了下来,准备留为团山州的幕府师爷。”王则笑道。

整个辽宁地区原本设二十五个卫两个州,以卫所兼理民政。自从团山堡升格为州之后,因为辽东早已经废除了州县,而实行卫所制,朱信身兼的世袭从三品都指挥佥事,则成为了团山州的实际管理者。

因此,朱信开设的都指挥佥事衙署,成为了管理民政的一个行政机构,而所需的人员,也由都指挥佥事衙署经历司经历王则辅佐朱信统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