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6、初具规模的军事集团
做好了城市的规划,剩下的就是赶紧埋头发展军事和经济实力了。
朱信这回带着剩下的士兵回来,也仅剩下不到两千人,加上刘波在大凌河沿岸的守备部队,整个团山军,实际军力只剩下四千人。
当然,除了原来团山营的兵马之外,随着朱信被升级为团山镇总兵,他下辖的团山军,就包括了整个团山州辖境的兵马。
等回到了总兵衙署,朱信第一时间就对编制再一次进行了调整。
“团山军,旗下的编制,募军改为营、总、哨、队、什、伍制,营根据人数和职掌,分设营守备、营都司、营游击、营参将,总设立千总、把总,其下各设哨官、队长、什长和伍长。”
“至于卫所正兵,则以广宁后屯卫,以及新划入的广宁中、左、右三卫为基础,重整卫所军队。”
“另外,各墩堡原有私兵、义勇、民团、乡勇,统一整编为乡兵。”
朱信说罢,随即抬起笔,开始在桌案上拟定他的团山军编制和章程。
现在团山军的组成,除了原来朱信的团山营兵之外,还有追随他从辽东迁徙而来的辽东义军钱高美部、李义春部,以及半路加入团山军的原墩堡守卫部队比如黄有功部等。
如果再加上被其其格从辽沈地区收拢而来的各路蒙古骑兵,以及朱信前往辽东期间,沿途投降朱信的汉军部队。朱信手中的这支团山军,可谓是成份复杂。
但是各路部众,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都以朱信为首,并以朱信为领袖。甚至朱信当时在辽沈地区所创立的“红巾起义军”,就影响非常深远。
以致于许多军兵百姓私底下仍然还是以朱信为大首领,就连在辽沈地区潜伏下去的各路义军以及已经迁移到锦州、义州、团山州的各路辽东移民,私底下仍然还是称呼朱信为“大首领”。
在朱信的编制当中,团山军自然是他属下武装的第一梯队。
他将团山军分设了团山一营、团山二营、团山三营、团山四营合计四个营,分别以刘波、张铁豪、李义春、钱高美分别担任团山一营参将、团山二营游击、团山三营守备、团山四营守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