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成语典故

勾践看了吴王夫差的寝宫一眼,迅速准备赶回越国了。

夫差看着天幕懊悔不已:“孤错怪伍子胥了”

想起勾践还在吴国,立马喊人去抓回来了。

但凡伍子胥在夫差旁边,必定会骂一句夫差不听劝。

至于两个正主都不太在意的奸情,其他国家的君王却注意到了。

晋国君主看着自家盟友的瓜,若有所思。

【荆轲刺秦】

【燕太子丹不甘于燕国将要被灭国,广招壮士刺杀秦王。

经人介绍,荆轲答应刺杀秦王,不久拿着樊於期的头颅去往秦国,后面拿出匕首刺杀却因为秦王的袖子断了没能成功。

于秦王在大殿的柱子环绕追杀,大臣护主心切上前肉搏,夏无且用药囊砸向荆轲,侍卫前来护驾,砍杀了荆轲。】

【出处《战国策·燕策三》】

【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政治情况,表现了荆轲重义轻生、为燕国勇于牺牲的精神】

[荆轲刺秦王,秦王绕柱走]

[嘶~~~我家政哥的形象啊!没多少人看到吧!]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高渐离送别荆轲时究竟是什么心情呢?]

[楼上的,我感觉是悲壮的!高渐离喜好音乐,筑击的很好,荆轲喜欢听音乐,两人便成为了知音,荆轲去刺秦,高渐离明白九死一生,便击筑送别。

在知道荆轲死后,隐姓埋名,被秦王召入宫,在被秦王知晓是荆轲的好友时被秦王忌惮熏瞎了双眼,对于一个乐师来说,眼睛多重要啊!高渐离在筑中灌了铅,日日击筑只为打消秦王的顾虑,虽然在渐渐靠近秦王,但终究双眼失明,没能打中秦王,还是复仇失败了。]

小主,

[我想到了俞伯牙和锺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祭友摔琴不复弹。

谁懂啊!俞伯牙摔琴只是因为锺子期不在人世了,便没人能懂他!]

[摔琴倒是让我想到了魏晋时期的一个人,王徽之,王羲之的第五个儿子,在王献之死后,王徽之在王献之棺前弹琴,曲不成调,最终悲愤摔琴大哭:“子敬,子敬,人和琴都不在了”]

[热知识:定秦剑有1米6,相当于手握一个曹操。]

[山上的笋都被你夺完了。曹操:你礼貌吗?]

[古代几对坚固友谊:俞伯牙和锺子期,荆轲和高渐离,孙策和周瑜,白居易和元稹,李白和杜甫。]

春秋战国时期

俞伯牙和锺子期,一人弹琴一人听曲。

锺子期说:“伯牙何必为我摔琴”

俞伯牙说:“世上无人再能听懂,要琴何用。”

锺子期:“伯牙在想我会因何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