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诗,以其深厚的文学素养来判断,绝对能够流传后世的诗作,与历史上的名人大家的咏梅诗词相比不遑多让。
接着欣赏《师说》,很认真地逐字逐句的看,读完一遍后,再复读一遍。
突然感觉有点不对劲,圣人尼父有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吗?我记得是没有吧。
于是到书架上翻找尼父语录等经典,还是没有找到相关记载,大概率肯定朱一帆自己杜撰的。
得出这个结论后,不由得一句卧槽,现在的年轻人真大胆,杜撰也就罢了,还敢堂而皇之的公开发表。
有点责备朱一帆不尊重古人与着作,也有点敬佩他的行事出格,超出常规的勇气,谁让他杜撰的有水平呢。
人就是这么双标的,对于不喜欢的人,无论改得好坏,都是一棍子打死,而对于喜欢的人,改得好赞扬,就算改得不好,起码也会保留一份宽容,人之常情。
这稿子不好评定呀,否了吧,又对这文章爱不释手。如果发表出去可能引起一翻风波,毕竟现在研究尼父文化的学者在文化界力量很大。唉,难决定的事还是交给社长吧。
其实不是朱一帆没留意到这地方,只是通过查找资料,想替换文中的典故,但实在找不到相贴合的素材,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种微言大义,不是随便就能替代的。而胡乱的改,感觉其中神韵不对,最终坚持保持不变,希望文学界不要太较真吧,自己小身板,经不起风浪啊。
看到对面的胡为教授,上次审稿朱一帆的就有他,问问他看法。
“老胡,还记得上个月写劝学的朱一帆吗?”
陈同对着胡为教授喊。
“记得呀,印象深刻,古文写得这么好的还是第一次看到。”
“这个月他新的新作很优秀,你不妨看看。”
说着,便走到他身边将稿件给他。
胡为教授虽然是研究现代文学的,但对于有才华的人是很欣赏的。
小主,
胡为教授也跟陈同教授一样,细细品味文章,然后再复读一遍。也不得不对陈同感叹此人才华横溢啊,是个大才。
同时向陈同询问尼父有没有说过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这句话,虽然是研究现代文学,古代文学也有一定根底的,也发现不对。
陈同教授告诉他答案,应该是朱一帆自己编造出来的。
胡为教授也是一阵无语,现在的年轻人胆子真大,不得不说一句初生牛犊不怕虎,连圣人之言都敢杜撰。
陈同教授直接问:“老胡,如果文章发表,你怎么看?”
胡为教授双手一摊:“我能怎么看,站着看呗,虽然我也很欣赏他,但能不能发表我俩说了不算,看社长的意思吧。”
也对,这种有问题的文章,但优秀到舍不得放弃,就得交给社长审核,自己何必自寻烦恼。
两人聊起朱一帆来。
陈同感叹道:“真想为燕大特招朱一帆,毕竟他文学天赋肉眼可见。如果再有我亲自指导,肯定能更好的成才。”
胡为教授也感叹一声:“老陈啊,虽然我是教现代文学的,但也想为水木大学特招他,再有我亲自指导,说不定他古今文学融会贯通,到时水木就要出一个大文学家了。”
“可惜啊,现在社会只注重数理化,特招保送都是关于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信息学五大学科竞赛优秀特长学生,再或者是外国语的外语保送生,就是没有华夏语言文学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