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朱一帆生活节奏安排得满满的,直到12月10日的月考才中断这节奏,加强复习强度,临阵磨枪,不快也光。
由于新教学楼逸夫楼还没有投入使用,还是作为高三考试场地。
在考语文时最轻松,除了基础题型有点不确实对错,其它题目包括作文心中都有把握。
朱一帆早早交卷后,先是到学校存放快递的地方拿人民文学出版社寄样品与稿费的快递,再到街上的邮局将稿费拿出来。
这次稿费不多,可能是因为字数问题,就六百块。不过朱一帆也不嫌少,对现在的他来说依然是笔巨款。
现在用稿纸用得相当快,又到新华书店处进货了一批稿纸与一打笔,直接一次性买够,懒得跑多一遍。
钱少,但不能亏待自己,平时写小说写到手腕疼,冷到身体发抖,于是去最喜欢的炒菜的店,点了清蒸鱼与腊肉炒芥菜,可谓是十分奢侈。
吃饱喝足,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年头的冬天还是挺冷的,跑去衣服市场上买了一件薄羽绒服,专卖品牌店的衣服消费不起,动不动几百上千的,不是一般人能承受。
最终朱一帆到五金店与老板艰难的沟通自己想要一个手电筒支架,他店里没有这玩意,但朱一帆受够了脖子夹,用嘴咬的痛苦了,勉勉强强的买了一个差不多功能的东西。
一圈下来,时间也到十二点半了,朱一帆快步往宿舍赶,中午不睡,下午崩溃。
宿舍里的人有几个已经躺着睡觉了,剩余几个也安静的在床上看书。他们看到朱一帆拿着一大堆的东西就知道为什么没看到他人了。
不过现在是睡觉时间,他们只是好奇的眼光扫了扫,也准备睡觉了。朱一帆轻手轻脚的放下东西,也不搞其它的,往床上一躺,闭目睡觉了。
数学考试感觉略有进步,不过后面大题始终不会。
反而是英语,找到了一种原来自己是高手的感觉,当词汇量上来后,英语就变得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