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赴一场十二年前的约

朱一帆一看作文题目就在思考了,可写的论点很多,不完全贴题可能拿40分左右,要扣题且立意要新颖才可以拿高分。想了几个主旨不太满意,写出来难高分,再将题目细心看几遍,留意到核心的字眼:新,18世纪英国与新世纪的中国,18世纪的中国与新世纪的中国,正是一老一少,出题者考的就是18岁少年的我们,少年的中国与少年的我们,脑海中不由得浮现出梁启超先生的《少年中国说》。

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朱一帆每次读到这句时,都感觉到一股澎湃的力量,真希望中国永远年轻,充满活力,进取求新,不要重蹈覆辙封建王朝之路。也希望自己能为国家复兴添砖加瓦。

朱一帆大半年时间早就积累足够的素材了,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正好兑换少年中国说。此文是梁启超先生发表的政论文,文章洋洋洒洒三四千字,以激昂饱满的诗人般的笔触描绘了一幅中国少年奋发有为而少年中国豪迈崛起的振奋民志、激动人心的画面。文章以当时国内国际为背景,与社会时事相关联,有些却不适合现在的主旨,却是只能节选一部分了。

作文经过朱一帆反复推敲,保证保留最重要的精神内涵,行文流畅,真是死了不少细胞。写作文花了一个小时以上,最后只剩下二十分钟对试卷检查。

朱一帆没有提前交卷,用完了所有时间。茫茫多的考生从教室走出,有人笑吟吟,有人愁眉苦脸,大多像朱一帆面无表情,朱一帆撞到几个同班同学,大家都有经验,不谈考试的事,而是共同到饭堂吃饭。

中午休息好,养精蓄锐,下午数学是场硬仗。

下午3点,数学正式开考。

朱一帆六月磨一剑,正好试锋芒。

函数与导数、平面向量与三角函数、数列、不等式、概率和统计、空间位置关系、解析几何等一一趟过,数学懂的时候答题赶快,不懂的时候卡住,十分花的时间。最后一道大题,朱一帆换了多个思路,半个小时才证明出来。剩余时间细心检查试卷,检查不出什么也不提前交卷,也没剩下多少了,就坐在考室内闭目养神。

6月8日,早上考理科综合,朱一帆提前半小时交卷。

下午英语,听力,翻译,作文一气呵成,拥有熟读高考考纲3500词汇表,及大量英语阅读量,表示问题不大。

小主,

6月9日,早上最后一科物理。难度相当大,朱一帆做得碰碰撞撞,还好还是在最后时刻交卷,差一点就做不完。

三天高考终于结束,校园内上演人生百态,不过高考已成过去,无法改变了。

11点30分,高三七班召开最后一场班会。朱一帆没这么多多愁善感,自己考得很好,只是不想自己的笑容刺激到别人而已。

教室内有十几个同学了,还算早,大家还需要点时间缓冲情绪。朱一帆坐在熟悉的座位上,这个座位已经坐了一年了,周围的同学有些相识长的三年,短的一年,今后再见可能只能在高中同学聚会了,时间久了可能同学聚会也搞不起来,想撞见只能靠缘份了,一股淡淡的忧伤涌上心头。

朱一帆看着空荡荡的黑板,记得前世刷短视频刷到很火的毕业请假条。情不自禁的想表达一下自己,于是在同学的惊讶目光中,朱一帆坐在讲台上,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字。

请假条,周老师您好,因毕业,暂时离校,离校时间2004年6月9日,时间无期,望批准!

签字处留有空白,等班主任签字,请假人高三七班全班同学。

原本还算吵杂的教室,瞬间安静下来,有些感性的男女已经眼红红了。朱一帆走回座位,等待最后的班会。

一路有说有笑的同学们,在跨进教室时,被安静的气氛吓到,再留意到黑板上的请假条也神色安静下来。

不到11点30分,全体同学已经回到教室了,情绪得到缓解,又开始与同学互诉衷肠。班主任周全比约定时间早几分到场,走进教室,踏上讲台,看着请假条好一会,再面向同学时,也不说话,只是看着同学们,似乎想将全体同学收入眼里,装进脑海里,将所有同学的相貌记住。似乎被周全感染到,同学们也不再说话,一如平时上课,抬头看着讲台上的老师,似乎在用心听讲。

周全压抑不住情绪,声音哽咽,动情的说:“同学们好,高三七班最后一场班会正式开始。”

台下不少自认不会哭的男生都眼红红了,台下响起猛烈的掌声,感谢老师的辛勤付出。

“谢谢同学们,尽管三年前教导你们的那天起老师就知道今天的存在,当我们的离别真正到来的时刻,作为一个老师我不知道用什么言语来表达今天的离别之情。面对离别我想说,毕业不是结束,而是一种开始。我在这儿真的很激动,我相信从事其他职业的人根本就体会不到我此时此刻的心情,现在我深深的体会到了老师既是一种职业又是一种事业,为了你们,为了可爱的大家,我克服再多的困难也是值得的。我就想送大家一句话,也是我非常欣赏的一句话,就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一直是按照这个信念去做事情。我希望大家都能按照这个信念去坚信自己,只要付出耕耘就会有所收获,祝福同学们前程似锦,谢谢大家。”

台下再次响起热烈的掌声。

班主任周全终于放松下来了,问同学们,这个请假条是谁想出来的?所有同学都笑吟吟的指着朱一帆,朱一帆举手投降状,求放过。周全很高兴的肯定了朱一帆的创意。周全接着讲了一会晚上ktv聚会及回家要注意的事项。

最后周全对全体同学说:“最后一次点名,我希望听到名字的能大声的回答我。”

不用对着学生名册读,直接从第一组右边第一位的同学依次点名,显然都记住了所有同学的音容笑貌。

李桂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