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招兵买马 二

秦伟杰有点惊讶,自己几年的辅导员生涯,很少遇到大学生创业,何况还是大一呢,还是快速解决朱一帆的疑问。

“学校有这些扶持政策的,我们学校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不过你的项目要达到学校要求才能得到学校支持,你能说说你的项目大概情况吗?我帮你参详一下。”

朱一帆将自己项目大概情况说出来,项目创建目的,项目进展,自身的优势,以及需要学校那些帮助等与秦伟杰沟通,当然是往高光伟方向说,为广大学生解决交友问题,学习知识,提高视野与见闻,提供一个学校与学生相互了解的渠道等等,又着重提到项目要发展需要得到学校提供场所支持,提供一些学生上课便利,最好推广时得到学校支持等,会哭的孩子有奶喝,这个道理朱一帆还是懂的。

秦伟杰大致了解朱一帆的情况,略作思考才说。

“一帆,学校对于学校创业项目扶持审核是很严格的,要不有创新技术,要有不有创新模式,项目要有新的东西,你的个互联网项目紧跟现在社会最新动态,这很好。但你现在网站没出来,也没有创业团队,想要申请成功很难,学校不会相信只你一个人就能做起这个企业。你需要尽快建立完善的团队,尽快完成你的网站,要有东西给到学校看,不然这只是你的空想,学校不会批的。”

秦伟杰说完后,自座位起来,到一边的柜子里找文件资料,给了一叠文件让朱一帆看,说是燕大创新创业中心的政策与实施细则。

朱一帆细心看起来,要了解审核标准及扶持力度,这都与自己息息相关。

秦伟杰等朱一帆看得差不多了,再次开口说:“你回去准备好一份大学生创业计划书申请书,项目计划书,项目可行性报告等几份书面文件,你完成后交给我,我帮你递交到创新创业中心,请创业办的工作人员审核,如果资料审核通过,他们会叫你去面谈,如果面谈通过,你的项目就会得到学校的支持。”

朱一帆不停点头表示自己知道了,然后厚着脸皮问有没有申请书等的样板参考一下。秦伟杰摇头表示自己也没有,需要自己想办法解决。朱一帆总算知道接下来如何做,事情得到解决了就先撤了,站起来郑重的向秦伟杰道谢。

最后秦伟杰对朱一帆说:“一帆,老师是支持你搞创业的,毕竟年轻,不折腾一下对不起这大好年华,但老师希望你不要拉下学业,也是因为年轻,人生有很多可能性,不要只认一条路,多学点知识总没错。”

朱一帆明白秦伟杰是善意提醒,创业能有10%成功率就不错了,而将之放到大学生创业层面,可能连1%概率都没有,他希望朱一帆别到时两手空。其实朱一帆心里也没底,没创业过,只是靠蒙,能不能成不知道,有时现实与想法会有巨大差别,这不只是前期准备工作就够伤脑筋的,现在连个员工还没有,何况发展阶段的不可控性。真想像脑海想象一样就好了,一想公司办好,一想公司发展起来,然后就在互联网叱咤风云,实现千亿身家。

朱一帆表示自己不会拉下学业的,会试着兼顾,便再次向秦伟杰道谢,然后就离开这间办公室。

不知不觉在秦伟杰处呆了一个多小时,已经到饭点了,朱一帆中午没怎么吃,饿死了,先去吃饭再奋斗。

回到宿舍后就看看学校论坛自己招聘帖子有没有回复,可惜只有几个围观群众在帖子灌水,为了维持帖子热度,朱一帆也一一回复。邮箱也是没有简历发过来,看来今天没什么收获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到了晚上,马东他们去自习室自习了,朱一帆继续忙申请书,计划书,可行性报告这几份东西,自己可不会这些东西怎么写啊,只有不停在网上找资料,找模板,想要完善这些书面资料还得找数据支撑,脑细胞死不少。

真怀念在矽谷创意园啊,虽然也有入驻条件,也有审核,但商业化后,往往就要向金钱让步,很是宽松,顺畅无比的入驻了。而学校就要务虚一点,反而对于表面上的准则,条件抓得紧一点。如果达不到标准,说不通过就不通过。所以朱一帆做的几份书页资料就很重要,只能花心思做得漂漂亮亮。

真的,上班也没这么累,打工人累了就摸摸鱼,而现在是为自己工作,摸鱼就不行了。一方面要赶计划书,一方面还要与周军、陈图沟通项目问题,做的烦躁了,只有上学校论坛上浏览帖子做另类的放松。

接下来几天朱一帆就忙着写写写,没有关注自己专辑打榜的情况,只听李爱红反馈说主打歌童年与同桌的你大受欢迎,在电台、电视点播量很高,上升势头强劲。朱一帆其实没感觉,毕竟歌曲要烂大街了才算火,可能是专辑未正式上市的缘故,总之大街与校园未曾播放这些歌。

真正让朱一帆觉得应该火起来了是远在羊城的陈红毅的一番通话,两人虽相隔两地,但偶尔还是会聊聊天。

“一帆,前天听到一首歌,听声音好似你的声音,很神奇啊。”

现在几天过去,应该放出几首歌了,朱一帆也不知道是什么歌,便好奇的问:“那首歌啊?”

“好似是叫朱什么的同桌的你,蛮好听的,…我去,姓朱的,声音又似你,不会是你唱的吧。”陈红毅说着说着便激动起来了。

朱一帆装作若无其事的道:“淡定淡定,基操勿六。”

接着陈红毅打破砂锅问到底的追问朱一帆怎么回事,朱一帆就略作夸张的陈述来满足他好奇心,最后叮嘱他先不要声张出去,暂时没有准备将这件事告诉家人朋友,最后的最后不忘让陈红毅在十二月买张专辑支持一下。陈红毅拍着胸脯答应保守秘密,同时一定会买张专辑,还会发动同学一起买。

朱一帆这才感觉自己不是一个小透明了,于是上网到mp3播放平台与音乐播放器查找自己的歌有没有被盗版上去。作为乐坛新人兼且第一专辑都没有,实在很少信息,只在一个音乐平台上找到自己的歌,其它地方没有找到。朱一帆觉得应该给它们差评,都打榜几天了,点播量高,歌曲小火起来了,它们居然都未收录进去,以它这样的工作态度与效率,迟早被淘汰。

几天下来,朱一帆发现在学校论坛招人不太给力,灌水群众有,但真正有意向的学生一个没有。之前一直不明白为什么,这几天经常逛论坛才发现真相,虽然自己公司是三无公司,不吸引人,但不可能一个都没吸引到,这只是次要原因,最主要可能自己对燕大学生有什么误解,自己将燕大当成一般大学了,以为学生们一到大四就会急着就业,而从论坛上浏览到最多的信息却是关于留学,深造之类的帖子,而不是找工作,晒签约了那家大公司之类的信息。

朱一帆这才恍然大悟,于是在网上查找水木燕大近年来的就业率数据,发现这种全国数一数二的高校继续升学深造的达到80%以上,选择出国留学深造就达到30%以上,剩下是在国内高校继续深造。而选择就业的只有不到20%,其中签约就业就达10%,政府部门、国企、央企、跨国企业、国内大企业、研究所等就包揽不少学生资源了,而剩下灵活就业的,自主创业的,这种类型也有不少人。总之水木燕大学生是紧缺资源,每年都大把人来学校抢人,试问怎么还会有人看得上朱一帆这个三无公司啊。不同于一般高校会担心就业率问题,水木燕大只担心学生们有没有找到合适自己的位置来发光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