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父想想自己开车的样子,像个大老板一样,好像感觉不错,学个车而已,又不是买车,不由笑道:“我有空就去学学看,不过车不要买,真没必要,在家,用不着。”
哈哈,自嘲一下,朱一帆真怕老爸说买啊,他身上真没钱,说打本做生意,买车都是打肿脸充胖子,钱都投网站了,现在可拿不出几十万,到时就尴尬了。
不过也不是真的怕,自己没钱,可以问人借,有实力,问人借钱都不是大事,这叫周转,怕的是没实力问人借钱,确定不了什么时候还人。
朱一帆也不就车这个多说,反正他打算今年年底前买车,车都买回来了,不信老爸不开,不然到时车放在那吃灰,与他说起种果树的事。
很快摩托车就载他们到了外公家,相对于朱一帆他们住镇中心,外公家就在大山里,除了村落,全是山,全村人都是靠山吃山。
还没下车,外公一家就从门口看到来人了,立马走出来帮忙拿东西。
朱一帆才发现啊姨一家早就到了,连忙与长辈问好,与表弟表妹们问好。
朱一帆很久没见外公外婆了,就坐在那里与他俩闲聊起来,母亲坐下没多久就带上妹妹拿上东西到各位舅舅家送礼,老爸则与姨丈聊天。
谈了好一会后,朱一帆才打算到各位舅舅家转转,高中前每年寒暑假都会来住一段时间,认识了一帮自以为可以天长地久的小伙伴,自高中后,交集少了,大家都长大了,接触的人与事多了,渐渐有了隔膜,不再无话不谈,只是朱一帆还是想谈谈,聊几句。
只是想法很美好,现实很残酷,经过最初的各自问好后,问一下近况,之后的谈话仿佛卡壳了,聊不下去了,为了不尴尬,朱一帆只好借友遁,去另外的舅舅家。
一圈走下来,目标达到了,每个小伙伴都见过面了,就回到外公家坐等吃饭。
只是除了聊天几句就剩下看电视了,实在无聊,只好去童年常去的地方转转,怀念一下。
好不容易熬到吃饭,舅妈的厨艺依然好,这个等待值得。
吃完饭后,已经七点,各自回家,姨丈自己开摩托车过来的,小朋友年纪小,挤一挤,正好一车能载完。而朱一帆一家就不行了,除了舅舅载两个,还要叫别的舅舅帮忙,这让朱一帆与朱父坚定买车与学车的心思。
回到家后,朱一帆没时间休息了,烧烤的食物要整理了,早上只是简单整理而已,想烧烤不是这么简单的,看着满盘的肉,满盘的蔬菜,朱一帆决定叫上陈毅红他们来帮忙,不出钱,出力是很正常吧。
烧烤的时候,大人们也来到朱一帆家坐,不过不动手,动手的都是小一辈,陈毅红、大雄、家杰,还有一帮自家的堂兄学姐们,热热闹闹,其乐融融。
想起今天外分家那帮小伙伴们,曾经也是可以这样玩闹,只不过高中三年少联系后,就变成了熟悉的陌生人,才明白感情是要维持,时间久了不联系,多浓的感情迟早会变淡。
烧烤完了,他们拍拍屁股就走人了,朱一帆一家还得清理现场,忙完都快深夜1点了。
朱一帆觉得烧烤以后还是少搞,太麻烦了,今晚真的是又困又累,没法再写西游记了。
初三,这才是走亲戚的真正开始,婆婆他们已经商量好怎么走亲戚,朱一帆被问到要不要一起去时,朱一帆有感于寒假一个月就过去了,所剩时间不多,于是拒绝了,守家。
从依萍往上数的几个堂兄堂姐们都不去,剩下年纪细的几个跟着大人一起去逗利是,这就是个轮回,过几年就轮到他们也不去了,就要带下一代小朋友去了。
朱一帆就安心的在家写西游记,只是你去别人家走亲戚,别人也会来你家走亲戚,以爷爷与婆婆这个辈分,避免不了,而朱一帆也不能避免出个场,逗个利是,聊几句。
初四,朱一帆要到啊姨家走一趟,两家平常走得最近,每年都相互探望,而朱一帆特稀罕姨丈做的白切鸡,在心目中厨艺排前三,这个朱一帆就不缺席了。
初五,朱一帆就不再出去了,就在家写西游记,只偶尔露脸,连陈毅红也躲到朱一帆房间来写作了。
初六过后,很多外出打工的人开始离开家乡了,而朱一帆能待在家里的时间也不多,公司开业时间定在初十一,不会这么没人情味的定在初八,所以他要参加公司开业,必须要初十到燕京,如果想不那么累,初九出发最好。
只是朱一帆今年不能参与县城举办的元宵活动,元宵节里有舞狮子,猜灯谜,放烟花等节目,比年初一更热闹。
当朱一帆与父母说提早出发的事,父母都很不舍,别人家的孩子都还在放假,沉浸在过年的氛围中,自己孩子就要远行了,读书的地方还这么远,再见面就要半年后,只是再不舍也没办法,雏鸟长大了始终要远飞。
小主,
临行前一天晚上,朱父特意做了一桌好菜,堪比年三十晚套餐。
一家人吃完饭后,坐在一起看电视,老妈不停叮嘱朱一帆出行要小心,需要注意什么事项,即使她其实并没有多少出远门的经验。
朱一帆还有最后一件事向父母说明的,就是自己当明星的事,自己火起来才二个来月,传播需要时间,不然即使父母地处偏远农村,加上不关注娱乐圈之事,时间久了,迟早也会自主发现,或者被人告知,所以自己先说清楚,免得到时惊吓,被人打扰。
朱一帆不但说清楚了事情大概经过,还将自己买的VCD拿出来,放进VCD机播放,有实物作证。
依萍是早就知道了,她还买个张正版磁带支持,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