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桓饶有兴致地打量着面前这个关西大汉,但见其人身材不算太高,体格却十分健硕。
古铜色的脸膛棱角分明,墨染剑眉之下两只眼睛炯炯有神,一看就知道是个精力充沛且意志坚定之人。
“微臣吴革,叩见陛下……”
吴革祖籍华州(今属渭南),其高祖父乃是本朝开国勋臣吴廷祚一一后周时期,吴廷祚曾与太祖皇帝同为检校太尉,吴廷祚时任枢密使,正是殿前都点检赵匡胤的顶头上司,黄袍加身之后两人才倒换了位置。
作为枢密使吴廷祚的六世孙,吴革继承了高祖父喜谈兵、好谋略的遗传基因。
科举屡试不第的他,索性选择了投笔从戎,第一份职差是在泾原帅种师道的经略使司里,做一名专门打酱油的干办公事官……
“种师道?”
君臣二人一见如故,闲话聊到此处,赵桓听他无意中提起大名鼎鼎的老种经略相公,不由插问了一句:“吴卿曾是种师道麾下部曲,此番又从关中而来,可有听闻老种相公的近况?”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朝廷早在十天前就已经明发诏谕,督促河东河北路制置使兼都统制种师道,火速檄邀陕右诸道兵马赶赴东京勤王。
如今金军数万铁骑已经兵临城下,却只有吴革一支两千多人的西军星夜前来驰援。时至今日,种师道已经集结了多少勤王兵马?多久才能抵达京师?这些都是亟待了解的重要信息。
吴革听得出来延兴皇帝对老种相公格外关心,是以没敢怠慢,赶忙把自己知道的事情和盘托出:
“微臣临行之前,曾去南山豹林谷拜别种老。没承想一直赋闲在家的老种经略相公,也刚刚接到朝廷旨意,正准备亲自赶去泾原路,召集诸道勤王兵马……”
什么?
赵桓没有听他说完就心凉了半截。
要知道,泾原路还在京兆府的西边,种师道要先去泾原路提兵,然后才能从京兆府赶赴京师,这样一来一回不知道要耽误多少功夫。
“依卿之见,种老多久可抵京师?”
“据臣所知,快则一旬,慢则半月。”
“那……好吧。”
赵桓无可奈何地点了点头,陕右勤王大军不来,仅凭城内四五万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三衙禁军,固守东京城池都成问题,更别说主动跑到牟驼冈袭击虏寇了。
“启奏陛下,捉杀军统制官韩世忠求见!”
“他来做甚?”
半个月时间相当漫长,赵桓正兀自琢磨怎么和金人周旋,忽然听闻泼韩五来了,不由一愣,这厮可是无事不登三宝殿。
韩世忠刚刚打了大胜仗,底心很足,不再像以前那样既谨言慎行又忧心忡忡。
此刻见了皇帝,他先是规规矩矩行完起居礼,然后直接开门见山道:“微臣有一要事,乞请陛下恩准。”
“何事?”
赵桓有点奇怪,你什么都还没说,就先让我答应,真以为皇帝金口玉言是吗。
孰料泼韩五这厮狡黠一笑:“陛下此前已经赐予微臣一左膀,可否再恩赐一右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