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朱孝庄之外,其它三个人见皇帝倏忽之间变了脸色,全都吓了一大跳,慌忙撩起袍衣就地跪了下去。
赵桓俯视着匍匐在脚下的臣子们,用电视里学来的播音腔亲口面授旨意:
“国难当头,正是用人之际,朕今特旨除授通直郎、安陆县令陈规权任少府监,晋职为龙图阁待制!”
“特敕御史台检法官张浚升充御史台监察御史!”
“特敕开封府典狱官赵鼎升充谏议院右正言!”
“铸伪之事,干涉重大,成败在此一举!希冀众卿齐心协力,与朕一道共克时艰……”
这几道旨意看似脱口而出,其实是赵桓深思熟虑的结果。
他们三人都是科甲正途,进士及第,张浚就不说了,不到三十岁而已,在基层多磨练一下没多少坏处。
赵鼎就不同了,年近不惑还只是从八品的京府士曹。
陈规的仕途生涯最为离谱,这么厉害的技术大牛,混了大半辈子连朝官都不是,仅仅只是比选人略高一筹的京官而已。
说啥也不能让实心干事的人流血流汗又流泪了。
事实上赵桓这么做的目的,一是出于补偿心理,二是只有把人才放在合适的位置上才能发挥最大的效能。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陈规从庶官一跃成为侍从官,看似平步青云,单论资格、能力和年劳,人家早该做到这个位置上了。
至于张赵二人,一则拾遗补阙正是文官仕途从基层通往高阶的必经之路,二则时局艰辛动荡,皇帝的确需要他们公开充当自己的耳目和眼线,随时奏报文武百官的举止动静。
这就说到赵桓对待他们三人的良苦用心了。
要知道,除了皇帝传旨召见,庶官是没有资格请求面对的,倘有要事上达天听,只能以书面形式经由通进司呈上御览。
宰执大臣、侍从官和台谏官就不同了,随时可以通过阁门司和内侍省请求入宫觐见皇帝,不会耽误什么大事急事要事。
面对皇帝的恩宠信赖和良苦用心,伏在地下山呼万岁的陈规、赵鼎、张浚三人,自然感激涕零。
他们除了表示披肝沥胆、勤劳王事之外,这个时候说什么恐怕都是多余的了。
从府司狱临时羁押室里出来之后,君臣一行沿着来时的路往回走去。
这条监区长廊的左右两侧,全是关押囚犯的监舍,屎尿、汗臭以及荷尔蒙外溢出来的骚气混合在一起,味道十分感人。
全身上下被黑衣斗篷裹得严严实实的赵桓,摸出早上在皇后阁用过的那方红罗香帕,悄悄遮住口鼻,心里想着赶快逃离这个人间地狱。
走着走着,忽然有种异样的感觉袭上心头,他下意识地扫视过去,但见两侧监舍里面紧挨木柱栅栏的地方,挤满了黑黢黢的模糊人群,一个个瞪着绿光闪闪的眼球,正寂然无声地贼视着他们这些不速之客。
来时怎么没发现这种情况?赵桓暗自疑惑。
走廊里的气氛随着人群的骚动,陡然变得紧张起来,就在这时,突然有人高声暴喝了一句:“官家!小民冤枉啊!”
一石激起千层浪,刚开始是几个,十几个人在齐声附和,慢慢地各个监室里的喊冤声此起彼伏,很快整个监区便沸腾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