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师道向来主张坚壁勿战,只以重兵四面予以围困,直到对方粮绝自溃为止,眼下女真人主动跑过来求和,正好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实施缓兵之计。
“种老所言极是,朕正有此意……”
其实方才听完秦桧的一番慷慨陈词之后,赵桓已经拿定了主意,只是还没想好派谁过去与女真人周旋比较合适。
毕竟是深入敌营与虎谋皮,既要口才好,还得胆子大,最重要的是忠心不贰。老实说把这样的人才往九死一生的虎口里送,赵桓是真心舍不得。
“微臣荐举一人,或可担当此任。”
或许是一眼便看穿了皇帝左右为难的心思,即将赶赴黎阳监军的李纲,十分热心地想替君上解决燃眉之急。
赵桓听罢不由心中一动:“哦,李卿意欲向朕推举何人?”
李纲随口答道:“本部职方员外郎、三镇割地使秦桧秦会之。”
其实他说的这个人选,赵桓不是没有考虑过,只是潜在风险极大,后果很难预料。
要知道,历史上的秦桧可不只是遗臭万年的大奸臣那么简单,这个人的实力绝对不容小觑。
明末四大思想家之一的王夫之曾在《宋论》里将其归类为危险等级极高的可畏之才一一秦桧者,其机深,其力鸷,其情不可测,其愿欲日进而无所讫止。
这样的人用好了就是一柄国之利器,用不好很有可能会成为老赵家的掘墓人,有了完颜构的前车之鉴,使得赵桓在对其任用的问题上不得不慎重考虑。
“陛下,李尚书慧眼识人,老臣深有同感,此次出使敌营与虏寇周旋,恐怕非他秦会之概莫能当。”
种师道毫无征兆地在皇帝犹豫不决之时,重重地从背后推了他一把。
此举不光令赵桓颇感诧异,就连始作俑者李纲也很莫名其妙,在他的印象中,这位德高望重的世宿名将可是破天荒第一次公开认同自己的看法,难道这就是本朝失传已久的英雄所见略同?
小主,
两位军国重臣一致认为秦桧是这次实施缓兵之计的最佳人选,作为自身来历不明的穿越者,赵桓又不便当场戳破秦桧在历史中的真实面目,只得勉强同意了他俩的提议。
杨可胜和马彦传统领本部兵马已经在赶往班荆馆的路上,不过步骑联动之下,行军速度相当缓慢,估计到天黑才能到达目的地。
李纲急于解决黎阳方面的战事,实在是等不及了,于是决定亲自迎上前去,就在半道上传达亲征行营司刚刚决策下来的军令,然后与杨可胜的五千精骑一道,从封邱县抄近路赶往黎阳渡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