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劳王事正是臣仆本分。”
君臣数人略略客套一番,随后开始进入正题。
赵桓提前拟好一个名单,让她们先把这些人的注色经历找出来,然后再详细斟酌该授何官,应遣何职。
名单上总共有十五个人,分别是姚古,刘延庆,种师中,张孝纯,陈规,王禀,折彦质,刘光国,刘光世,杨可胜,马忠,吴革,张俊,李孝忠,马彦传。
尚书内省既不是吏部也不是枢密院,除了那些由皇帝亲擢的中高级文臣武将之外,其他人的注色经历基本上无籍可查。
碰巧的是,前段时间皇帝下令成立亲征行营司,枢密院专门将三衙禁旅尤其是勤王大军将级以上统兵官录籍入册,并由御前忠佐军头引见司呈上御览一一主要是依循以往惯例看看皇帝有没有特别想要召见的人,如此一来,算是歪打正着解决了尚书内省的燃眉之急。
内宰宋淑媛果然经验丰富,不光提前准备好了亲征行营司将官花名册,还收集好了与文武官吏选叙、资任、升迁、差注等等相关的政令和条法,以供官家在命将时随时拿来参考。
赵桓对此较为满意,他拿过名单上那些人的注色经历粗略看了一遍,军籍书吏用的大都是春秋笔法,一般聊聊几句话就胡弄过去了,尽管如此,还是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比如镇海军节度使刘延庆,燕山之役时身为宣抚司都统制却领兵不战自溃,事后被贬到筠州安置,金军大举南侵之前才官复原职。
不过他资格够老,在军界中仅次于姚古,振臂一呼自会应者云集,再加上本身又距离太原比较近,正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该用还是得用,用好了说不一定能建奇功。
所以赵桓口授的第一道旨意就是任命刘延庆为河东路制置使,此外在原来镇海军节度使的基础上,再加封检校少保之衔,厚赏之下,不怕老小子不卖力。
除了他本人之还有两个手握重兵的儿子刘光国和刘光世,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让他们父子三人各领本部人马自南向北驰援太原。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因此赵桓口授的第二道旨意是任命保宁军承宣使刘光国为河东路制置司选锋军统制,带军职为奉日天武四厢都指挥使;任命奉国军承宣使刘光世为河东路制置司游奕军统制,带军职为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
安置好号称主力实为偏师的刘家军,接下来才是真正的重头戏。
其实赵桓本意是想任命种师中为河东路制置使,他始终认为若是单论实战指挥能力,种师中很可能在其兄种师道之上,可惜种师中到目前为止还只是四品侍从官级别的武臣,资望和位号都太低,没办法压在建节多年的刘延庆头上。
因此赵桓接下来口授的旨意是任命侍卫马军副都指挥使、奉宁军承宣使、秦凤路经略使种师中为侍卫马军都指挥使、宁国军节度使、河东路制置副使。
从承宣使到节度使,对于职业军人来说是质的飞跃,从此以后种师中应该可以直起腰杆走路了。
按照赵桓的初步规划,河东路制置副使统辖前后左右中五军,每军八千人马,自黎阳渡口北上,逾过相州和邢台之间的太行山,抄捷径驰援太原。
这样一来,最好就在滑县大本营就地取材了。
接下来最先确定的是前军统制人选,赵桓比较来比较去,最终决定任命左武大夫、荣州防御使杨可胜为前军统制,落阶官为荣州防御使,并兼带御器械之衔,以示圣眷优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