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这个搅屎棍子!”
赵桓听说耿南仲还在打着原东宫太子师傅的旗号到处招摇撞骗,气得差点当场掀桌子。
张赵二人眼见皇帝的脸色变得越来越难看,兀自吓一大跳,赶紧垂下头去,半天都没敢吱声。
赵桓起身在室内来回走动了好一阵子,等到完全调整好情绪方才停下来道:“张卿、赵卿,你们二位如何看待伏阙上书之事?”
这句看似语调平和的问话中不只透着垂询之意,同时也意味着皇帝已经恢复正常状态了,张浚暗暗吁出一口气,率先起身大着胆子进言道:
“回奏陛下,微臣以为当断不断必留后患,不若趁此时机追诛蠹国六贼,重黜太宰李邦彦、中书王孝迪等误国害民之徒,一则师出有名,二则......”
岂料他这番发自肺腑的耿耿忠言尚未说完,一向沉稳持重的赵鼎赵元镇突然起身驳斥他道:“张御史此言差矣!上皇至今尚未回銮,此时明发诏谕诛戮蔡京、童贯等人,意欲置上皇安危于何地?”
一句话提醒了赵桓,从金国东路军渡河北上那时开始,自己便遣派内侍省副都知黄经臣去镇江敦请道君皇帝回銮,这都过去好几天了,一点动静都没有,也不知道老昏君是怎么想的,要是这个时候再下旨处决他身边那几个心腹亲信,说不定真会闹出什么大乱子。
小主,
赵桓正蹙着眉头暗自思忖,突然从正南方向传来击鼓声,咚,咚,咚……鼓声沉闷而悠长,一下下撞击着耳膜。
“哪来的战鼓?”赵桓恍若回到几天前的滑县战场上,不由脱口而出问道。
“回奏陛下,”赵鼎久在地方官府办差,类似这种声音听得多了,于是随口答道:“不是战鼓,很可能是登闻鼓。”
听他如此一说,张浚方才反应过来,于是赶忙躬身奏道:“微臣斗胆揣测,莫不是李光、陈东等人此刻已于端门伏阙上书?”
他所谓的端门,其实就是皇宫的正南门一一宣德门,阙门两侧分列有登闻鼓院和登闻检院,专门负责承接士庶百姓呈递上来的鸣冤诉状,从宣德门到福宁殿只有不到一里地的脚程,抬个腿的功夫而已。
这么快就来逼宫了?
赵桓刚想打发人过去探个究竟,却见北司押班陈良弼不慌不忙地从外面趋步进来。
赵桓劈头问道:“何人在宫外击鼓?”
“回官家,是一群不晓事体的官吏和儒生。”
陈良弼显然早有准备,他伸手从怀里掏出来一张纸笺,恭恭敬敬地呈递过来:“这是伏阙上书者名录。臣仆刚刚去端门核验过了,一个不多,一个不少,全都写在上面。”
“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