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那脑子转得快的士子乃高声道:“诸位前辈,此乃天意,欲求前辈赐下美文哪。”
咦,这波奉承顺溜。
余者不由得拊额长叹暗自懊悔,怎地疏略了此节?还不赶紧“将功赎罪”?
于是,恳请“夫子亭”中诸人作文的声音一个比一个响亮,不绝于耳。
亭中诸人可是见多了这种场面,遥想当年中二时不也这般热血沸腾激情飞扬么,如今早已不惑又哪会轻易被“蛊惑”?但也不好冷了这些后进士子的热情,否则倒是有悖此次文会初衷了。
亭中以傅岩叟年龄最长,当仁不让地先行发声:“今日群贤毕至,俊彦云集,实乃文坛盛事也。吾虽不才,却也愿班门弄斧,只为抛砖引玉……吾昔日赏梅,心中有感,偶得一诗,请诸位雅正。”
众人自是连声“指责”老先生太过谦逊,大大的谬言。
别看傅老先生一生未曾入仕,但在信州士林可是素有贤名,倍受尊崇。
小主,
他自幼读书,一生视儒学教育为巳任。热爱本职工作,广交天下贤士。虽无轩冕之荣,意即一生没有考入进士行列。但开径延宾,即在铅山县永平古城郊,西湖畔筑有“悠然阁”。广开乡间行道迎接各地来访宾客。竹深荷净,暇日胜时,饮酒赋诗,自适其适,不知有王公之贵。
全场安静下来,但听苍老而不失中气的声音响起:
“灵均恨不与同时,欲把幽香赠一枝。堪入离骚文字不,当年何事未相知。”
“灵均”二句说的是恨不与屈原生于同时,否则,将赠献梅花一枝,以表仰慕之意。
“堪入”二句则谓屈原《离骚》广载花草,而未及梅花,故有此问。
此诗虽是言梅,全文却未见“梅”字,说是“偶得”,却也足见是费了心思的。
这样的诗,谈不上精妙,但也绝非“班门弄斧”,众人自是喝彩赞叹,掌声不绝。
辛弃疾亦是赞一声“好诗”,微笑道:“岩叟先生有经世妙才也,听罢此首‘梅花’,吾虽不擅诗词之道,亦愿试和之。”
早前辛弃疾隐退铅山时,与傅为栋往来甚从,虽数年未见,却也情谊如昔。
辛弃疾曾任枢密院直学士,偏武职多些,但也是二榜进士,盛于文名,早年的《美芹十论》和《九议》二文可谓是字字珠玑,虽未多有诗词传世,但文字功力了得,又哪有蹩脚的道理。
只听他曼声吟道:“月澹黄昏欲雪时,小窗犹欠岁寒枝。暗香疏影无人处,唯有西湖处士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