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文人至尊

鼎定河山 品涩居士 1664 字 13天前

其实,英宗给王安石“文”之谥号,原因就在司马光说的“文正是谥之极美,无以复加”上,因为司马光是保守派代表,全面推翻了王安石变法措施,让一心想要变法的英宗恨之入骨,所以给王安石这个谥号,是让王安石压住司马光一头。

而配享太庙更是臣子无上荣光。简单的说,配享太庙是对大臣能力的一种肯定,在君主王权时期来说荣誉比自己的生命更重要,大臣配享太庙是一种对他为国家做出贡献的肯定,也是一种至高无上的荣誉,不是任何人都可以享受的。

一言以蔽之,通过王安石谥号波折一事可见,政治生态决定臣子尊卑。

死后追赠太傅,谥号“文”,配享太庙,按说这已是无上尊荣了,王安石还能被追封,这是要上天……做神仙?

徐元杰几个表示不解,兴趣浓浓,冯过却是知晓那个时空这段历史的,姑且听之而已。

其实也很好理解费懋贤等人的心理,王安石是江西临川人,大名鼎鼎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本省之光”嘛,作为江西人,与有荣焉,这是地缘认同、地方自豪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因为朝中有人,费懋贤的消息来源自是准确的,他倒不磨叽,道:“十日前,当今圣上诏令,追封王安石为舒王,配享孔庙。”

听者不由吸了口冷气,短短一句话,信息量忒大啊。

这就……封王了?

异性王一般只封予武将,文臣被追封实属罕见,足见王临川在当今皇上心中的位置之重。

而配享孔庙更是文人至高荣誉,自昌以来唯王荆公一人也。

由于孔子巨大的历史影响力,文庙作为奉祀孔子和传播儒学思想的场所,从汉开始,就随着孔子的思想四处传播而在各地逐渐出现。昌楚时期,要求各州、县均设立州学、县学,建孔庙。

孔子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自然被推崇到了极致。文庙也就成了儒学后人供奉祭祀其祖师的专门场所。“四配”是文庙受奉祀人物中仅次于孔子的人物,又称“四公”、“四圣”。他们的雕像分坐于孔子像的两侧。在“四配”后面另有雕像十二尊,称为“十二哲”,这些雕像中,除了秦楚大儒朱子夫之外,都是孔子的着名弟子。

配享孔庙一直为“四配”,即:兖国复圣公颜回;汲国宗圣公曾参;沂国述圣公孔汲;邹中亚圣公孟轲。左为颜回、孔汲,右为曾参、孟轲。

王安石竟可一举跃过“十二哲”和“从祀”贤儒而尊配享,这待遇也太吓人了吧?

沈致信弱弱的刷了一波存在感:“临川先生配享孔庙,岂非有‘五配’了?”